拉了施言進去(那年代心思還純正,倆男生一看就學生,拉一把別人不會詫異),施言才知道這是舉世聞名的永樂大鐘,實難想象就這麼默默無聞在繁華都市裡,任雨打風吹。別說施言,黑諾也以為五百多年的世界之最早不可觸控到。

()免費電子書下載

黑諾喜歡朱棣(永樂帝),非常敬服這位皇帝。近代史讓施言皮毛了解清朝皇帝,但追溯列舉五千年中原華夏之尊們,他印象深刻的只有略疏文采的唐宗宋祖,彎弓射鵰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還要歸功於少時的物質文明--評書聯播。在他們小時候,聽評書是每天的大事,就好像現在我們每天聽新聞、上網際網路一樣。

想來大部分的我們都和施言差不多,如果沒有二月河大師的力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的問世,以及兩部電視劇的熱播,今天的人們對清朝的認識也多是〃康乾盛世〃這麼空泛的四個字和其後帶給中華民族的史無前例的災難。

雖然毛主席指點江山的激昂文字指出了幾位千古帝王的不足,可他們每一位都是開國的皇帝。施言歷史再模糊,也知道明朝是一位要飯的和尚朱元璋打來天下的,朱棣怎麼會是黑諾最佩服的皇帝?

黑諾後來曾經這樣回答施言:每一位皇帝都不容易,咱們不是學習歷史做研究的,當然沒有專業的參考標準,永樂帝只是在我心中的史書排名第一。這不要求別人認同,因為每一個人欣賞評價的角度不用,就好像美學裡的審美並不是固有的、唯一的標準。

〃那麼朱棣的什麼美入了你的眼?〃

掌握命運--朱元璋將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時為燕王的朱棣也是烽火中搶到這皇位,之間艱難在黑諾心底不亞於開國。能夠坐上皇位不易,更難得朱棣在位以後做的事兒:這位戎馬一生的皇帝,五次漠北伐蒙;南征安南;《永樂大典》對後世後代的全人類是無價的瑰寶;六次【1】譴鄭和出使西洋,前無古人,後不見來者;遷都北京。短短65年的生命,能夠做成一件已非凡人,永樂帝不當一句功勳千古嗎?

對比成吉思汗,今天的我們尚能夠在歐亞大陸,甚至北美聽到成吉思汗鐵騎的彪悍無敵,那也是大英雄,確實最大化了我們的版圖,然而武力留給人們的震懾在武力孱弱以後是被驅逐的下場。再看看同樣的馬上皇帝朱棣(55歲還在殺場一線斬敵,65歲敵人聞訊望風而逃),他沒有主動侵略一次,卻贏來八方朝拜、主動稱臣的無數邦交,不戰而屈人兵的威名遠揚,是他開啟了德仁四海的大明朝!

這段對話透漏了黑諾不為人知的本性,雖說各花入各眼,千秋功過的帝王將相們既然是永樂帝使黑諾欽佩,這不也說明了黑諾尊崇的原型--強者無敵。當命運沒有偏愛我的時候,用自己的雙手去贏得,並且做得更多!更優!所以,才有黑諾大二的備戰英語六級(放假前剛剛四級考試)和加修了第二學位。

黑諾親手敲響了這口古鐘,聲音雄渾有力,餘音不息。沒有一絲雲彩的天空令鐘聲扶搖霄漢,洗去盛夏酷熱。施言斂目凝視,陽光打在微微仰頭的黑諾身上,嘴角上鉤,人如玉。心念動,手中相機忠實記錄。

咔嚓的聲音讓黑諾看過來。

〃想什麼呢?〃施言拿著相機走近,欲與他分享。

〃你來(敲鐘、照相?)〃黑諾沒有回答施言,他想的只有一句:〃你,我所欲者!〃

P。S。【1】我們習慣說鄭和七下西洋,屬實是七次。由永樂帝派遣了六次,最後一次已經是永樂帝的孫子宣德帝朱瞻基執政時期了。

第 21 章

施言和黑諾悠閒地從大鐘寺往酒店走,黑諾一天都是吃的粥,施言見他情況好轉,想著二人還沒有好好大吃過一頓呢。但是黑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