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他就去把這個結果告訴漢文帝。漢文帝一聽,就火了,他說:“什麼?罰金?他驚了朕的馬,差點要了朕的命,就罰點錢?這太輕了!你得重判!”

張釋之卻不慌不忙,他對漢文帝說:“陛下,法律是公平的,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這個人雖然驚了您的馬,但他不是故意的,而且按照法律,這種情況就是判罰金。如果您因為自己是皇帝,就加重對他的懲罰,那法律就失去了公正性,以後老百姓就不知道該怎麼遵守法律了。” 漢文帝聽了張釋之的話,雖然心裡還是有點生氣,但他也知道張釋之說得有道理,就只好同意了這個判決。

過了不久,又發生了一件更嚴重的案子。有人偷了漢高祖廟裡神座前的玉環,這在當時可是大逆不道的重罪。漢文帝知道後,氣得暴跳如雷,他下令把這個小偷抓起來,交給張釋之處理,還對張釋之說:“這是對先帝的褻瀆,一定要重重地懲罰他,讓他死無全屍!”

張釋之接到這個案子後,仔細研究了案情。他根據法律規定,判處這個小偷死刑。然後他就把這個判決結果上報給漢文帝。漢文帝一看,就不滿意了,他說:“這怎麼行?他偷的是先帝廟裡的東西,這種罪過應該滅族,你怎麼只判他一個人死刑呢?”

張釋之摘下帽子,跪在地上,對漢文帝說:“陛下,法律是朝廷制定的,我們都要遵守。如果因為這個案子涉及到先帝,就隨意加重刑罰,那以後法律就沒有公信力了。要是現在有人偷了長陵(漢高祖陵墓)上的一抔土,陛下您又該怎麼加重刑罰呢?我們必須按照法律來判案,不能感情用事啊。” 漢文帝聽了張釋之的話,陷入了沉思。他在宮殿裡來回踱步,心裡很矛盾。一方面,他覺得張釋之的話有道理,另一方面,他又對小偷的行為恨之入骨。

這時候,大臣們也都議論紛紛。有的大臣支援漢文帝,覺得應該加重刑罰,以顯示對先帝的敬重。有的大臣則支援張釋之,認為法律不能隨意更改。漢文帝想了很久,最後還是認可了張釋之的判決。他知道,張釋之是在維護法律的尊嚴,如果因為他是皇帝就可以隨意改變法律,那國家就會亂套了。

這件事傳出去後,老百姓們都對張釋之讚不絕口。他們覺得有這樣一個公正執法的廷尉,是國家之幸,也是百姓之福。在民間,大家都傳頌著張釋之的事蹟,把他當作正義的化身。

有個小村莊裡,有個老秀才,他經常給村裡的孩子們講歷史故事。有一天,他就給孩子們講張釋之的故事。他說:“孩子們,你們要知道,在咱們漢朝,有個張釋之大人,他可厲害了。不管是皇帝還是普通百姓,在他眼裡,都得按照法律辦事。他就像一把尺子,衡量著世間的公平。” 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眼睛裡閃爍著敬佩的光芒。

在朝廷裡,張釋之的行為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些官員本來對法律不太重視,經常徇私舞弊。現在看到張釋之執法不阿,他們也不敢那麼明目張膽了。而那些正直的官員,則更加支援張釋之,他們和張釋之一起,努力維護朝廷的司法公正。

有一次,朝廷裡有個官員犯了法,他和張釋之平時還有點交情。這個官員就偷偷地來找張釋之,對他說:“張大人,咱們都是朋友,這次你就放我一馬吧。我保證以後再也不犯了。” 張釋之卻嚴肅地對他說:“朋友歸朋友,但法律就是法律,我不能因為你是我的朋友就放過你。你犯了法,就得接受懲罰,這是對法律的尊重,也是對國家和百姓的負責。” 那個官員一聽,知道張釋之不會改變主意,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釋之在廷尉這個職位上一直兢兢業業。他處理了無數的案件,每一個案件都秉持著公正的原則。他的名聲越來越大,不僅在漢朝國內,甚至在周邊的一些國家都聽說了他的事蹟。

有個鄰國的使者來漢朝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