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導,您覺得建了紀念碑,再花費鉅額資金建造一座紀念牆是否有些得不償失?”

“我不知道你們為什麼還要糾結紀念牆的事情,這有什麼好糾結的呢?”

楊簡繼續侃侃而談,“古話說‘入土為安’,意在敬惜逝者,敬惜逝者重在‘敬’,而非‘入土’。對於地震中的罹難者,有些我們根本無法找到遺體,所以我們才會在紀念牆上‘入名為安’,這也是最好紀念。”

“我們紀念,不僅是為了追悼死者,更是為了生者更好地活著。那種傷痛不是幾十年的時間就能撫平的,甚至一輩子也無法撫平。而在紀念牆上銘刻逝者的名字,就是撫慰和舔舐傷痛。”

“逝者感受不到儀式,但生者能感受到,後來人能感受到。我們如今所做的一切,也是要向後人傳達人本價值觀。而紀念牆,就是最直接的傳承方式。”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墓碑上的銘刻,亦是見證,見證著他們不是作為一具軀體來到這個世界又離開,而是作為人類社會的一份子、思想情感的獨立體存在過。”

“這告訴我們,紀念牆上的那一個個名字不是一個個符號,而是一個個曾經鮮活的生命,是24萬個人,數字是冰冷的、籠統的,而名字則是親切的、具體的。我們紀念每一個名字,便是在肯定我們自己。”

應付完幾個別有用心的記者,剩下的記者提的問題算是迴歸了電影本身。

“亦妃,是什麼原因讓你放棄另外一部投資更大、陣容也非常出色的電影,而是選擇楊導這部電影呢?要知道那部電影可是好萊塢主控的。”

在場的人都知道記者說的哪部電影,不就是那部《功夫之王》嘛,更是知道柳亦妃放棄了女主角一角,可是這記者是不是小看《唐山》這電影啦?

“就是檔期衝突了,畢竟我先答應了楊導要出演這部電影,我也很喜歡這部電影,能讓我嘗試更多不同的角色。”

作為中影的掌舵人,韓山屛當然也不會被放過。

“韓董,中影接連投資了幾部大製作,前有投資3億的《投名狀》和投資接近5億的《赤壁》,現在又有《唐山》和以及《梅蘭芳》,您就不怕失敗嘛?”

沒錯,中影最近的投資幾乎都是大製作,按照老韓的尿性,中影在每部電影中的佔比一定不會比《唐山》中的份額少,這絕對花了一大筆資金。

投資最少的《梅蘭芳》也有一個億,其中中影占了至少一半的份額,那最少也有5000萬的資金,也是大手筆。

不得不說,韓山屛對於陳詩人那是真信任啊!剛剛拍了一部票房和口碑雙雙失利的《無極》,他還不吸取教訓。

不過想到老韓在經歷了《赤壁》的失敗之後,又選擇繼續相信吳雨森,投資了《太平輪》,倒也能理解。

韓山屛是被這些大導演拿捏得死死的。

也不能說老韓完全沒有吸取教訓,起碼《太平輪》的投資中影占的份額不是最多的,小馬才是那個最大的大冤種。

楊簡也挺好奇,老韓會怎麼回答記者的這個提問。

“我們中影其中一個最大的職責就是扶持和推動華夏電影的發展,所以同時投資這麼多專案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嗎?同時我也相信幾位導演的能力,我不知道你說的失敗從何而來。別的不說,就說楊簡導演,他從他的第一部電影到現在,有哪一部是失敗了?我對他們很有信心。”

現場的一眾記者都在心裡腹誹,有的甚至無語的翻了個白眼,你韓大董事長是會舉例子的,你怎麼不拿陳詩人來說舉例子呀!!不過拋開陳詩人來說,其他三位導演貌似真的不太可能失敗。

當然,楊簡這個掛逼不會這麼認為。

楊簡就不說了,這位真的沒失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