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端著幾本書,挑了個靠窗的座位坐下。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桌面上,混合著書頁的墨香,帶來一絲平和的感覺。他用手撥開額前的碎髮,翻開第一本《潛意識與夢境解讀》,開始仔細閱讀。

最初的內容吸引了他,尤其是關於潛意識如何透過夢境表現人的內心矛盾和未解困惑的描述。

“夢是潛意識的表達?那麼,我的夢裡,篩子和那些模糊的人影到底在象徵什麼?”

張衡皺著眉頭,在筆記本上寫下幾個關鍵詞:“選擇”、“命運”、“限制”。他心裡隱隱覺得,那些夢境的畫面並非隨意拼湊,而是潛意識試圖向他傳遞某種資訊。

“如果這是潛意識的投射,那我是不是已經知道了答案,只是還沒有意識到?”

這個念頭讓張衡停下了筆,他盯著窗外,目光有些渙散。學生們三三兩兩地走過,嬉笑聲隱約傳來,讓圖書館外顯得格外生動。而他卻覺得自己像是與這些景象隔離開了。

“答案在心中……” 夢中的那句話突然浮現在他的腦海裡,讓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一拍。

張衡翻開第二本書,這一次是一本哲學類的書籍。他隨意地瀏覽著目錄,忽然被一章標題吸引——《心即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心即理……這是什麼意思?”

他快速翻到對應的章節,開始認真閱讀。書中講到王陽明“致良知”的核心思想:人的內心本身就包含著解決問題的根源,真正的智慧和力量來源於內心,而非外界。

這一段話讓張衡的心猛地一震。他合上書,靠在椅背上,盯著天花板,腦中湧起一陣波瀾。

“我的內心……真的能找到答案嗎?”

他重新翻開書頁,繼續閱讀。書中詳細描述了王陽明如何在困境中發現“良知”的概念。他不是去外界尋找真相,而是透過內心的省察和行動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張衡的目光停留在書頁上的一句話:

“心外無物,知行合一。”

他用筆在這句話下面劃了兩道橫線。腦海裡那些模糊的夢境畫面開始再次浮現——篩子、模糊的人影、那種控制與消耗的感覺。他開始意識到,或許自己一直在試圖尋找外界的線索,但真正的答案可能藏在自己的內心深處。

“如果這是真的,那我是不是忽略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張衡低頭翻看自己記錄的筆記,試圖找到某種突破口。他寫下了幾個問題:

為什麼夢中的人影會那麼親切?

篩子象徵著什麼?是命運,還是選擇的權利?

夢中對我施加的壓迫感,是外界的影響還是我的內心限制?

當他再度抬頭時,已經過了兩個小時。陽光從另一側的窗戶灑進來,書頁上的光影開始移動,整個圖書館漸漸熱鬧起來。

張衡揉了揉太陽穴,感覺自己似乎找到了某些頭緒,但還需要更深的思考。他把視線落回到《心即理》那一章,繼續閱讀。

書中提到,王陽明在龍場悟道時,身處困境,卻從自身的感知和內心中找到了超越現實的方法。他不再被外界的桎梏所束縛,而是從心中尋找到了行動的力量。

“我是不是一直在試圖依賴外界的解釋,卻忘了最根本的東西?”

張衡的心裡湧起一陣奇怪的衝動。他猛然意識到,自己或許需要用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這些夢境和記憶。

他合上書,目光堅定了幾分。

“心即理。既然夢中的人影告訴我答案在心中,那就說明我已經掌握了一切線索,只是沒有正確地看待它們。”

張衡站起身,將書整齊地放回書架。他低頭看著自己的筆記本,上面寫滿了他這幾個小時的思考。他感覺到,自己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