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不會的,這裡的氣候,溼熱多雨,這火燒得熱氣上升,過不多久就會有雨下來。”林宏民回頭看了一眼,說道。
“其實咱們這麼做,是白費力氣。”洛永玄突然說道。
“為什麼這麼說?”一位隊員問道。
“哪怕是我們找到真正的倉庫,毀掉它們,這裡的人還會把種出更多的鴉片出來。”洛永玄看了看林宏民,說道,“是不是,秀才?”
“不錯。”林宏民的聲音透著一絲悲憤,“我們並沒有打擊到他們的源頭。”
“源頭是什麼?”一位隊員問道。
林宏民轉頭看了他一眼,說道:“英國人。”
“什麼意思?”聽了他的回答,好多隊員都是一愣。
“那是1825年吧,一支全副武裝的英國考察隊到達今天咱們現在所在的這一片地區,這支考察隊在勘察完地形後。他們用當地人從未見過的先進武器,很快驅逐了大部分原住民,並以這裡往北邊的果敢縣為大本營,安營紮寨。英國人透過對這片地區的全面考察,認為此地非常適於種植鴉片。英國人很快開始了試種,歷經三年,非常成功,於是開始在果敢、大勐洋等地開始大面積種植。而收穫的鴉片則大部分銷往我國內地,毒害國人。英國人的行動遭到了當時的緬甸王朝的極力反對,當地撣邦各族紛紛起來與之鬥爭,加之當時滿清政府也出面干涉,於是很快將之驅逐。但是,以侵略擴張為基本國策的英國人,已充分了解到緬甸的經濟價值,以及其作為未來進犯我中華的地理戰略價值。於是很快以英屬印度為基地,對緬甸開戰,兩次武裝佔領,滅亡了緬甸王朝,並將其併入印度,作為一個省份。1840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滿清王朝慘敗。1886年7月24日,清政府在英軍的武力脅迫下,與之簽定屈辱的《中英會議緬甸條約》,將雲南南部的果敢、班洪四縣割讓給英國。這樣,英國全面控制了這一地區,開始在這塊土地上大肆播種鴉片。最終使這裡成為了全世界的鴉片種植基地。”
林宏民的聲音不大,但此時每一個隊員都聽得清清楚楚,很多人臉上都現出了悲憤之色。
“你怎麼對這裡的情況知道的這麼清楚?”一位隊員好奇的問道。而林宏民只是看了看他,沒有回答。
“秀才是藍旗軍後人。”隊長看了看大家,替他回答道。
“藍旗軍?”
“對,藍旗軍。”洛永玄看著林宏民說道,“路還遠,秀才給大夥兒講講吧,讓大夥兒知道是怎麼回事。”
林宏民抬起頭,望向前方的叢林,講述起了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和議達成後,原果敢縣知府林洪烈在得知果敢被割讓後憤然辭去清廷另授予的車裡知府之職,率麾下一千多忠義官兵孤軍與英軍對抗。當地撣邦首領羅之曼也激烈反對英軍役使族人種植鴉片,揭杆而起反抗英軍。羅之曼很快遭到了英軍的血腥鎮壓,被迫率殘部退入深山,堅持抗爭。林洪烈起兵後,羅之曼便率部投奔,與林洪烈合兵一處,是為‘藍旗軍’。”
“藍旗軍組成後,以林洪烈為大元帥,羅之曼為大將軍,廣納忠勇義士,擁兵兩萬餘人,與英軍長期作戰,達五、六年之久。期間大量破壞鴉片田,消滅英軍有生力量,給其以有力的打擊。英軍對藍旗軍作戰屢遭失敗,於是在不斷增兵的同時,採取外交手段向清廷施壓,要求清廷出兵配合英軍鎮壓藍旗軍。而**無能的清廷竟然被迫接受了要求。藍旗軍雖然勇悍善戰,但架不住兩面受敵,又無援軍,雖誓死抵抗,卻怎奈寡不敵眾,開始節節敗退。最終,林洪烈與羅之曼帶領五千將士退到薩爾溫江邊,遭到英軍和清軍的合圍。五千義士終於彈盡糧絕,血染薩溫江,全部壯烈犧牲。”…;
“而正是藍旗軍失敗後,英國人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