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明二者都比雙翼型戰鬥機更加快速靈活,但在機動和爬升方面的表現卻無法令人滿意,這兩架飛機最終都沒有被軍方相中。不久,“翔宇”的第三架原型機出現在世人面前,它的設計源自巴玉藻的助手茅雷的創意,其設計充滿時代氣息:採用肩扛式上單翼加鋁製硬殼式機身,使用一臺600馬力(約441千瓦)的水冷引擎,最大時速可達213英里(約343公里),比採用舊式傳統機翼的前兩架原型機要快很多。遺憾的是,該機座艙被佈置在機翼支柱後面,飛行員的視野因此受到較大阻礙。此外,這架原型機在操縱性方面的缺陷也著實令人頭痛,最終中國陸軍航空隊幾經權衡後,還是做出了購買原先的“青鳳…12”雙翼戰鬥機的決定。
巴玉藻隨後設計的另一款原型機——“青鳳…122”單翼郵政飛機更加引人注目。該機起初是被當作一種高速郵政飛機來設計的,其研發成功得益於“翔宇”在民用航空領域所取得的經驗(楊朔銘同時創辦的“翔宇”航空公司是後來的“華夏聯邦航空公司”的前身)。“青鳳…122”採用了先進的懸臂式下單翼佈局,採用全鋁製硬殼式機身和收放式起落架,全長翼展18米,可攜帶1100公斤有效載荷(郵件或乘客)飛行約920公里。“青鳳…122”的氣動設計相當優秀,但是最高時速只有254公里,問題出在其裝備的引擎功率(約386千瓦)偏低。“青鳳…122”的效能雖然有很多缺陷,但隨後“翔宇”公司在“青鳳…122”的基礎上為中國陸軍航空兵研製出一種雙發快速轟炸機“雪雁”,其最高時速達到驚人的288公里,它的出現使中**隊裝備的雙翼戰鬥機立馬過時,變得無所適從。
也就是在同一年,“翔宇”公司的設計師們在巴玉藻的領導下,開始了代號為“乾”的新型戰鬥機的開發工作,該計劃於同年12月被更名為“乾一”。這是一種全金屬下單翼戰機,採用鋁製硬殼式機身,外形類似於縮小後的“青鳳…122”。原型機於1922年2月10日首飛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引擎和儀表的費用外,該計劃的3架原型機的製造經費大多是由“翔宇”公司自己解決的。這在外界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因為“翔宇”畢竟是私營公司,它進行投資的唯一目的是獲取利潤,而不是造出外形前衛卻無人問津的試驗品。。。。
更多到,地址
(二百九十四)黑雨
。。
但在巴玉藻的帶動下(實際上巴玉藻是受了楊朔銘給他的圖紙資料影響,是以充滿信心),“翔宇”公司的設計師們抱著比較前衛的態度來設計該機,希望最終可以獲得中**方的青睞。
在以往的時候,受西方飛機設計思想的影響,中國的航空設計師們對飛機採用收放式起落架的好處心存疑慮,當時流行的看法是,採用收放式起落架所降低的飛行阻力會被機械裝置重量的增加所抵消,而早期收放式起落架又是由飛行員手動操作,故障率也是居高不下,所以“翔宇”公司在綜合分析後決定使用帶整流罩的固定式起落架。此前中國陸軍航空隊的飛行員們根據以前作戰的經驗,認為戰鬥機在做劇烈機動時產生的應力會使普通懸臂式機翼無法承受,巴玉藻於是決定在主翼外追加了類似用在“青鳳12”式單翼戰鬥機上的那種張線。
根據參加過一戰和對日作戰的戰鬥機飛行員們的經驗,這一時期空戰的獲勝者往往是能夠搶先發現對手的一方,許多中國飛行員堅信,良好的視野是一架戰鬥機不可缺少的致勝因素。另外,由於機載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