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不會構成供需關係。如前所述,價值產生於人類勞動,表現在供需雙方關係之中,那麼,價值是怎樣存在於供需關係之中的呢?往深層剖析,我們發現,一個價格在沒有達成之前,價值是以供需雙方各自的意願形式存在著的,一般表現為一個價值的期望值。這個期望值形成於一定的市場總體(包括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狀態評估、供需雙方實力(包括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評估和自我利益目標的確定。概括地說,一個期望值總是一定客觀現實評估的結果。由於每個人的個體特性不同,對客觀現實的評估,當然包括對對方的評估,總是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也必然地導致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價值期望值。

尤其供需關係中,雙方角色利益立場的根本不同,在價值訴求上天生就是一對矛盾,其意願必然地存在著很大差別,甚至有時這種差別還表現為一定的對抗性。

(第二章未完待續)

企業意識形態的地位與作用

第三章 企業意識形態

第一節 企業意識形態的地位與作用

企業意識形態客觀地存在於企業實踐活動之中,從確立的第一天開始,企業就要承受經濟與意識形態方面的雙重壓力與雙重風險。企業實際工作者管理上的迷惘與困惑,實質就是一種企業意識形態的迷惘與困惑,企業意識形態的存在與否,不與企業經濟效益相關,瀕臨破產的企業其意識形態照樣存在。把企業意識形態提到企業管理理論的高度來認識,系統地研究企業意識形態規律,目前還是一片處女地,至少沒有這個理念。

許多年來,企業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中,一直流行著一種試圖以企業文化概念來解讀企業管理的時尚,試圖用文化來解決意識形態領域裡的困惑,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常識性學術錯誤。企業文化與企業意識形態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概念,企業文化是企業物質和精神兩個形態的綜合表現,是一個企業觀念性的總體面貌表現,而企業意識形態則是企業文化的形成過程,成熟了的文化是一種廣泛的觀念認同,而企業意識形態則具有強烈的企業政治色彩。從現在的企業管理實際來看,將企業文化的概念引入企業管理的結果,是將企業文化弄成了一張皮,弄成了一些與企業實際文化特徵毫不相干的空洞口號。如果說這些口號對企業還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那也只是一種廣告文化,將廣告文化定義企業文化的全部,高張了企業管理學術的蒼白與虛偽,虛偽的學術導引出來的必定是一種虛偽的文化。當我們一邊諄諄教導我們的企業要講誠信的時候,一邊卻在以文化的名義千方百計哄騙企業,這是社會文化的悲哀!這裡,企業沒有錯,錯的是學者。

任何人都明瞭一個常識,對人的管理,最佳方式就是從思想意識入手。很簡單的道理,思想通了,什麼事都好辦,思想意識的對立,朋友完全可以變敵人。這與文化有什麼關係呢?如果硬要說成是文化,那麼,也只是表現為文化的取向不同,而不是文化的存在與否。因此,就企業經營管理而言,加強企業意識形態的建設與管理,才是一個具有真正實際意義的學術命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命題,與“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命題一樣,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這是一種結果與過程上因果關係顛倒的混亂邏輯思維。

企業意識形態,說白了就是企業的思想體系,這是企業的靈魂。為什麼我們說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的靈魂?是因為政治的功能首先就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