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日子裡,陸瑤憑藉著自己的毅力和對知識的渴望,不斷地充實自己。他常常在那破舊的茅草屋裡,藉著微弱的燭光,誦讀經典,鑽研學問。即使生活困苦,也從未放棄過對科舉仕途的追求。

他深知,科舉是他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透過科舉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在這個以文為尊的古代社會,考取功名是無數讀書人的夢想,陸瑤也不例外。

如今,面對陳有亮的提議,他的內心十分糾結。一方面,他渴望得到府試的費用支援,這樣能讓他更安心地備考;另一方面,他又擔心這種做法一旦被發現,會給自己帶來嚴重的後果,甚至會毀掉自己的科舉前程。

直播間裡的觀眾們也在紛紛討論著陸瑤的處境。“感覺主播好難抉擇啊。”“要是我可能就答應了,畢竟機會難得。”陸瑤在心中權衡著利弊。

科舉最早開始於隋朝,是由隋文帝創立的,歷朝歷代用來選拔人才的一項制度。陸瑤和陳有亮都是秀才,就是過了縣試這一關的,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讀書人。然而,秀才也就過了縣試,雖然有了一些小的特權,但對自身生活沒有太多的幫助。

一般的秀才如果實在考取不上就只能去當蒙童先生,幫忙抄字、抄書、寫信,或者到一些酒樓飯店當掌櫃的。父母去世,陸瑤守孝這三年就靠這個維持生機,但是還是有別人的接濟。村莊裡也會時不時地接濟,畢竟也是個秀才,全村的指望,只是因為家裡死了人,農村思想陳舊,沒有想象中過得好。

當然,秀才的特權還是很多的,但是真正有用的就是秀才可以參加府試中舉人,可以做官。只有參加會試才能飛黃騰達,光宗耀祖。當然,真要中了舉人就不一樣了,村裡還會立牌坊,開族譜,那個時候待遇那就是全村真心供養了,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陸瑤深知科舉之路的艱難,但他也明白這是自己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陸瑤心中思索著陳有亮的請求,他知道這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挑戰。如果能在府試中取得好成績,或許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他的腦海中不斷權衡著利弊。接受陳有亮的提議,雖然能解決府試的費用問題,但卻可能面臨被發現後的嚴重後果;拒絕提議,自己又要為籌集費用而發愁,甚至可能影響備考狀態。陸瑤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之中。

而直播間的觀眾們也對古代的科舉制度充滿了好奇,紛紛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原來古代科舉這麼難啊。”“秀才也不容易。”“期待主播在府試中的表現。”

最終還是金錢戰勝了理智,畢竟誰又會跟錢過不去呢。

陸瑤父親曾在陳員外家的商鋪做工,由此搭上了陳家的線。考上童生的時候,陸瑤便入了陳員外的眼,當年進縣學也算是陳員外幫的忙。縣試後父母去世,還好陸瑤讀書還行中了秀才。雖然和陳家關係沒有父親在的時候那麼融洽,但古時候的地主老財都是會投資本地學子的。這三年陸瑤因為守孝不能參加考試,已經錯過了三屆府試,剛好今年和陳有亮一起參加府試。

陳有亮知道陸瑤字寫得不錯,經常叫陸瑤幫忙抄書、寫作業。

“陳賢弟放心,三日後可遣下人前來取。” 陸瑤說道。他在心中權衡再三後,還是決定接受陳有亮的請求。畢竟府試的機會難得,他不想因為費用問題而錯過。而且他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在府試中憑藉真才實學取得好成績。

“好好好,等下陸兄回去的時候記得帶走東西,順便父親大人叫我送了點東西。” 陳有亮露出一副你懂的表情。

陸瑤心中明白,這是陳員外對他的一種投資和期待。

陸瑤一直有著陳家的救濟,當然守孝三年到期村莊也會為陸瑤眾籌路費。萬一高中也能反哺村莊,都是一種投資,然而,陸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