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上官博玉(第1/2頁)
章節報錯
九月底的蜀中天氣雖仍有些熱,但在烈日下行軍已非難事。楊雲帆領兵來到劍門關時,已是三日之後。
劍門關地勢險要,歷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於此地鑿石架空造飛樑閣道,又於大劍山峭壁兩崖相峙處置劍閣,這裡就成為了著名的軍事要隘。隋朝以後,陝甘入蜀逐漸改道,小劍至大劍關口的棧閣道逐漸被廢,“劍閣”也成為了劍門關的別稱。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蜀道難》中寫道: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歷經三日跋涉,楊雲帆率兵來到劍門關下,從內往外看劍門關雖然並不能看到全貌,但仍能給人一種巍峨聳立、高山仰止的感覺。
“來者可是楊虞侯?”就在楊雲帆感慨劍門關的雄偉之時,一騎自關內駛出。此人年約二十多歲,身披甲冑,身背勁弓,手挽韁繩,坐下棗紅馬猶自躁動不已。
“在下楊雲帆,奉巡檢使盧大人之軍令,前來劍門關協同守衛關隘,這是調令。”說完,楊雲帆拿出調令遞了過去。
那人下得馬來,接過調令看後遞還給楊雲帆,也拱手說道:“在下上官博玉,奉家父之命,前來迎接楊虞侯,家父已接到成都府軍書,正在軍營靜候楊虞侯,請虞侯隨我進關。”
眾人便隨上官博玉一同向關內走去。進得軍營內,楊雲帆便見得營帳內兩側有六七人立於帳內,主座上有一中年人正端坐於上,此人約麼四十餘歲,面容清瘦,顎下長鬚,神色銳利。
楊雲帆曉得此人應該便是劍門關守將上官正,便上前一步躬身行了一個軍禮,開口說道:“末將楊雲帆,拜見上官大人,久聞上官大人之名,今日得見,實乃幸也。末將奉盧大人之命,領一千部眾,前來協助上官大人守衛劍門關。這是成都府的調令。”
上官正聞言微微一笑,接過調令,看過之後開口說道:“楊虞侯請坐,前日本將便已收到成都府的軍書,說派兵前來協同本將守衛劍門關,沒想到是楊虞侯這樣的少年英雄啊。哈哈”
“將軍過獎了,末將初領兵事,才疏學淺,還望將軍多多提攜。”楊雲帆說道。
“楊業楊老令公的後人,又豈是泛泛之輩?想當年你爺爺守雁門時,本將當時還是和你一樣,乃是軍中一個虞侯,轉眼間二十多年過去了,老將軍雖斯人已去,但英明仍震胡虜啊。我輩之中無人可望其項背。”上官正感慨的說道。
“將軍過謙了,試問誰人不知將軍乃是“三諫之才”,趙相公的眼光是不會錯的。”楊雲帆說道。說實話,楊雲帆不喜歡這樣的互相吹捧,但是出於禮貌,心裡雖然排斥,但禮節上仍是能從容應對的。
上官正笑著擺擺手,然後對身旁的一個年輕人說道:“紀玉,你先去安排下楊虞侯與部下的營地,讓士兵們填飽肚子。軍器兵丁全部登記造冊,吩咐軍需處做好供應,”上官正從容不迫的吩咐道。
“是。”身旁那年輕人簡截了當的回答道,然後笑著朝楊雲帆點頭,二人一起走出大帳。
這個年輕人便是上官正的四子上官紀玉。
上官正有四個兒子,因為各懷才藝,被人們稱為“上官四虎”。分別是長子上官博玉、次子上官文玉、三子上官強玉、四子上官紀玉。長子上官博玉擅長弓箭,能開兩石硬弓;次子上官文玉和三子上官強玉擅長槍法,戰陣之上,勇猛無比。
至於最小的兒子上官紀玉,則與三位兄長不同,他從小便不愛弓刀愛文墨,上官正也是非常欣喜,難得兒子能在文學上有興趣,他便自小送他讀書明理,又得大儒悉心點撥,如今已頗有名聲,他在四兄弟中最有文采,又頗通謀略,精明睿智,所以上官正便在他考取功名之餘,給了他一個軍中參贊的微職,也讓他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