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紫禁城的驚變(九)】………
“慈禧是個很精通算計的人,無論是算計人,還是算計事,都比那位自視才高八斗,甚至以為當初如果不是咸豐霸佔了本該屬於他自己的皇位,大清也不會鬧成現在這樣的弈忻,要高明的多得多。”
熱河都統柏葰這樣評價一手挑起了紫禁城這場驚變的慈禧,那是真的一點兒都不過分。慈禧的的確確是把一切能算計到的事情,都算計到了。
在輕鬆地“拿下了”奕譞的同時,慈禧可沒有就此沾沾自喜,她又打發榮祿奔赴熱河,再次施展“拳腳”,“捋順”了雖然與弈忻私交不錯,但卻跟載垣、端華等人極為不睦的柏葰。按照慈禧的懿旨,柏葰率兵進入圓明園,與護衛長春園的俄軍一起,首先繳了圓明園裡那支忠於弈忻的人馬的械,隨後,接替即將殺進京城的俄國軍隊,成了拱衛慈禧鑾駕的御林軍。
要說慈禧對可柏葰的瞭解,其實並不多。四年前,已經身為內務府大臣的柏葰,自己都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得罪了當時大權在握的肅順,以至於從前還是在鑲白旗蒙古都統任內揀選本旗承襲有誤的舊賬被肅順的左右手載垣和端華翻騰了出來,於是丟掉了內務府大臣的職位,被降為左副都御史。在柏葰入宮謝恩的時候,慈禧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見到過這位晦氣的柏葰。
也許是因為柏葰倒黴在了肅順一黨的手裡,當聽完柏葰大致地敘述了自己這幾十年的官場經歷後,慈禧對這位早在道光六年就高中進士,由庶吉士、編修,累遷內閣學士兼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後又出任過盛京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兼管奉天府尹,還做過諭祭朝鮮的正使,直至總管內務府大臣的蒙古籍兩朝老臣,表現的頗為同情。她當著柏葰的面,感嘆地勸著她的皇上,不應該對這樣的老臣過於苛刻,尤其在當今的情況下,不該把他們更多地留在京城。其實,慈禧的這番話,她的皇上聽得稀裡糊塗,可跪在那裡的柏葰卻深曉這位懿嬪妃的箇中意思,如果他還繼續在京城裡混下去,早晚都要成了肅順等人的祭品。
為了早日離開京城這塊是非之地,柏葰沒少登了弈忻的門,果然不久,他先是被放為馬蘭鎮的總兵。離開京城的那天,柏葰再次上門重重地感謝了弈忻一番,可在心裡,他卻對那位懿嬪妃更是感激萬分。沒有一年,他又擢升了熱河的都統。
那年,咸豐木蘭秋獮到了熱河,柏葰覺得自己終於有了一個報效當初的懿嬪妃、如今已是懿貴妃的慈禧的機會了,卻也許是懿貴妃早已忘記了他,居然連一個當面給懿貴妃請安的空檔兒都沒找到。柏葰可是個善於飲水思源的人,越是這樣,柏葰就越對這位懿貴妃感恩戴德。
慈禧哪裡是一個愛健忘的人,只不過那個時候她一心都撲在瞭如何叫她的皇上儘早駕鶴西遊去了,根本沒有心思顧及別人。這不,一到了真正的關鍵時刻,她不僅想起了數百里之外的這位熱河都統,還能保證一使就管用。
柯西尼的那團俄軍一離開長春園,慈禧就忙著擺駕紫禁城,而且還連那頂早已準備好的大轎也不坐,只是派榮祿帶人去牽來了一輛往日裡太監們用於運送園子內雜物的大車,急急忙忙地坐上去就號令開拔。
當時,包括柏葰在內的所有人都不太理解慈禧的這個做法,誤以為慈禧只是過於急著想回到闊別已久的紫禁城。尤其是柏葰,生怕兵荒馬亂的京城局面會一時控制不好,傷到了他的大恩人,更是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兒。直到已經行在半途,當坐在顛簸的大車上,慈禧小嘴兒一撇,指著早已淹沒在黑暗中的圓明園方向得意地一笑,譏諷弈忻派去長春園的人馬將要空歡喜一趟的時候,柏葰也不相信那會是真的。柏葰太瞭解那位恭親王弈忻了,即便是在生死攸關的關頭,也根本不相信他會做出如此果斷的選擇。
可後來的事實證明,慈禧所預料的這一切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