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乃取碭。因收碭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還軍豐。聞項梁在薛,從騎百餘往見之(13)。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14),五大夫將十人(15)。沛公還,引兵攻豐。

①燕、趙、齊、魏皆自立為王:《索隱》按:“《漢書·高紀》,二世二年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田儋自立為齊王,韓廣自立為燕王,魏咎自立為魏王也。”②項氏:指項梁、項羽叔侄。③得:俘獲。④略地:奪取土地。⑤“豐,故梁徙也”句:《集解》文穎曰:“梁惠王孫假為秦所滅,轉東徙於豐,故曰‘豐,梁徙也。”徒,遷徒,這裡指遷徙地。⑥下:投降。⑦且:將要。⑧雅:向來。⑨假王:代理的王。⑩從:追隨,投奔。(11)從陳:追趕陳勝軍。(12)西:向西,西進。(13)從騎:帶著隨從騎兵。從,使跟隨;騎,騎兵。(14)益:增加。(15)五大夫將:五大夫級的將領。戰國時楚、魏有五大夫,秦漢亦設此官。《集解》引蘇村曰:“五大夫,第九爵也。以五大夫為將,凡十人也。”

從項梁月餘,項羽已拔襄城還①。項梁盡召別將居薛。聞陳王定死,因立楚後懷王孫心為楚王②,治盱臺③。項梁號武信君。居數月,北攻亢父,救東阿,破秦軍。齊軍歸,楚獨追北④,使沛公、項羽別攻城陽,屠之。軍濮陽之東⑤,與秦軍戰,破之。

①拔:攻克,打下。②“因立”句:楚懷王之孫熊心被立為王,用其祖父的諡號仍稱楚懷王,這是為了順應楚人之心。參見《項羽本紀》。③治盱臺:在盱臺定都。治,設定治所,這裡指定都。④追北:追擊敗逃的軍隊。北,敗逃。⑤軍:駐軍,駐紮。

秦軍復振,守濮陽,環水①。楚軍去而攻定陶,定陶未下。沛公與項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與秦軍戰,大破之,斬李由。還攻外黃,外黃未下。

①環水:有二說。一說指在城周圍挖壕引水以自守。一說指引黃河水繞城自守。《正義》按:“二說皆通。其濮陽縣北臨黃河,言秦軍北阻黃河,南鑿溝引黃河水環繞作壁壘為固,楚軍乃去。”

項梁再破秦軍,有驕色。宋義諫,不聽。秦益章邯兵,夜銜枚擊項梁①,大破之定陶,項梁死。沛公與項羽方攻陳留,聞項梁死,引兵與呂將軍俱東②。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①枚:像筷子一樣的東西,兩頭有繩子。古人作戰,為防止喧譁,就命士兵把“枚”銜在嘴裡,繩子結在腦後頸項上,叫做“銜枚”一般用在疾行軍進行偷襲敵人的時候,②東:向東,東進。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①,乃渡河,北擊趙,大破之。當是之時,趙歇為王,秦將王離圍之鉅鹿城,此所謂“河北之軍”也。

①不足:不值得。

秦二世三年,楚懷王見項梁軍破,恐,徙盱臺,都彭成,並呂臣、項羽軍自將之①。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

①並:合併。

趙數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①。

①王之:讓他為王,即讓他統治關中。

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①。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②,願與沛公西入關。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僄悍猾賊③。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遣類④,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⑥。且楚數進取⑦,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⑧,告諭秦父兄⑨。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⑩,宜可下€。今項羽僄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乃道碭至成陽(13),與槓裡秦軍夾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