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大起,開始向遼中派遣情報人員,談談蓄勢吧,如果平陽真的有漏洞可鑽,說不定在冬季來臨前,能賺到更大的好處。

只能說狄柏英運氣好,他在對東別總髮動突襲的日子,正好是十月一日,平陽的凱旋日,連續三日的假期,李陽為了自己的面子,言出必行的威嚴,硬生生的沒有在這段時間內集結軍隊,軍隊的集結需要時間,彈藥的準備,民夫的徵募,就算是一直都是高效率運轉的遼中也需要時間,最重要的是,現在遼中的戰略是等著跟已經出發的海軍同步發動,要給海軍繞過對馬海峽的時間不是?

所以,竟然一時間給予狄家軍一個短暫的喘息時間。

但是日子要一天一天的過,全城徵募糧食,讓狄柏英迅速得到了足夠他揮霍的糧食,他開始招募新的軍隊,這是狄家軍的慣例,一直保持著最高上限的軍隊,能養活多少軍人,就招募多少人,軍隊只管吃穿用度,不發糧餉,主要靠著一個信念,一個理想凝聚在一起。

但是他們這次在東北總弄得人心盡失,而且無論是信念和理想,這些平陽強調的更美好,更宏大,他們怎麼可能招募到軍隊。

狄柏英原本預計招募十萬新軍,然後攻擊喪屍洗禮一下,這樣至少能省下六萬以上的敢戰之軍,但是他們立了杆子招募軍隊,卻只招募到一萬出頭的軍人,出了其中想要出頭的千餘人是好漢子以外,其他的都是以無賴居多,這樣的軍隊拉上戰場,連兩成都剩不下來。

留下來只是空耗糧食。

許嬌跟狄柏英這才知道,這一次搶糧使得他們人心盡失,原本搶一半的糧食,這樣就算有怨念,也不會讓這些人以死相抗,但是狄家軍執行的時候卻將能搶的都搶了,這導致百姓對他們的根本就不是怨念,而是怨恨了。

但是狄柏英能怎麼辦呢?畢竟他依仗的是跟他打到現在的軍隊,而不是這些只知道吃乾飯的普通百姓。

最後,還是慕容佳信透過胡寶栓給狄柏英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既然搶都搶了,就乾脆徹底一些,張貼布告,就說出了參軍者,其餘人半額髮放配給糧,這樣的話,為了吃飽飯,人們就不得不加入軍隊了。

這是一個好辦法,雖然有些惡毒,但是為了得到隨時應對來自各方的敵人,也只能這麼做了。

這樣做的做法是立竿見影的,佈告剛張貼出去兩日,十萬軍隊就招募完畢了,七萬漢子,三萬女人,都是十八歲到四十歲之間的壯年。

既然招募到位,就訓練吧。

但是武器要重新武裝十萬人實在有些牽強,就以一個營兩成拿突擊步槍、三成拿土槍,剩下五成拿刀槍棍棒盾牌為標配,開始訓練了。

而這些新兵當中,班長以上的職務基本都是狄家軍老底子營的人擔當。

狄家軍的編制很簡單,十人為一班,五十人為一小隊,一百人為一中隊,五百人為一大隊,一千人為一個營。

營長以上雖然有團、旅、師甚至軍的編制,但那都是戰時臨時編成,平時真正一個人能掌握的就是自己的營頭。

所以每個營雖然有編號,什麼一零一營,一二七營之類的,但是更多的喜歡立一面旗,將營私有化。

陳字營、月字營、李萍營之類的。

所以,這一次招募十萬人,就是說明,新立了足足一百個營頭,雖然都是新兵,但是這些走馬上任的曾經的大隊甚至中隊長都是興奮的緊,在狄家軍裡,營長這個職位可以說就是千變萬化了,幹到營長,才算是真正的出頭。

軍隊募成之後的第一天訓練結束,更多的就是冷兵器的對練跟槍支的初步使用教學,在末世生存,有幾個不會用槍的?

士兵們一人捧著一個碗,端著摻和了不知什麼東西的以白麵為主的雜麵饅頭跟涮鍋水的湯,士兵們三五一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