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為母祝壽,暗中藏玄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並肩王楊林,厲兵秣馬,準備率大隊人馬再次圍剿瓦崗山,替張須陀報仇雪恨。瓦崗寨頭領李密和徐世積,召集眾將商議對策,徐世積說出秦叔寶和楊林不和睦的第一條原因,大家仔細品味,感覺軍師說法,頗有道理。
徐世積接著說道,“這第二嘛,秦瓊和我們當眾很多首領,都有交情,尤其尤俊達和單雄信,都是過命的交情。秦瓊行俠仗義,遍佈各地,很多人受他仗義相助,銘記於心,他卻不圖回報,可謂忠義仁孝,著於四海。試想這樣的人,怎麼會忍心作為三軍統帥,來塗炭他的好友呢?”
徐世積又說道,“秦瓊跟隨張須陀剿滅盧明月、閻宣政、裴長才等人,他們都是禍害百姓的惡匪,除暴安良,那是維護百姓的正義之舉。協助楊林平定楊玄感之亂,那是忠君報國之正道。而我們則不同,我們瓦崗義軍,殺貪官,誅暴徒,救百姓出水火,乃是替天行道。你再看當今的朝廷,貪官橫行,壓榨百姓,隋朝軍隊,那就是欺壓百姓的爪牙,苛政猛於虎,爪牙似豺狼,百姓根本沒有活路,所以才會官逼民反,自己殺出一條活路。”
“是啊。”眾將說道,“我們不就是為了天下的窮苦百姓,才聚眾起義,我們起義的目的,不就是為百姓謀生存嗎?”
徐世積說道,“不錯。秦瓊的父親秦彝將軍,之所以受世人敬仰,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南陳名將,忠君報國,還以為他在齊州,一生清廉,勤政為民,深受齊州百姓愛戴。秦瓊繼承父志,齊家治國以平天下,但是在我們和並肩王之間,卻是陷入兩難的選擇。我們雖為叛亂,卻是深受百姓擁護的正義之師。並肩王楊林雖為朝廷軍隊,奉天子行討伐叛亂之名,卻實為助紂為虐的虎狼之師。如果秦瓊助楊林與我們為敵,雖是忠於朝廷,卻被天下百姓唾罵。如果助我們對抗朝廷,卻又是食君俸祿,對朝廷不忠。所以,秦瓊寧願詐病不出,也無法相助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張須陀將軍。”
張公謹說道,“軍師說了那麼多,首領也說秦瓊是我們取勝的關鍵人物,首領和軍師都是曠世奇才,沒有秦瓊我們就無法戰勝楊林嗎?”
李密說道,“我李密雖然飽讀史書,經綸滿腹,軍師也是熟知兵法,精通六韜三略,但是我們這點本領,只能應付一些區域性征伐,一時之勝負。我們二人,可以讓瓦崗以弱變強,卻不能做到攻無不克,戰無不取。楊林大軍來伐,掌控整個戰局,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統帥三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就不是我們二人能做到的了,三軍之帥,非秦瓊莫屬。”
張公謹說道,“那如何才能讓秦瓊心甘情願,來到我們瓦崗呢?真要如此,我們和這樣的英雄在一起,也算日後大戰,有了主心骨啦。”
徐世積手捻鬍鬚,雲淡風輕的說道,“秦瓊是個孝子,再有一個多月,就是他母親的六十大壽,今天請大家來,就是為了此事。我們利用給秦母祝壽之機,巧做安排,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三軍大元帥,一定會來到我們的瓦崗山寨。”
對於母親的六十大壽,秦瓊本來只打算在家中設宴,自己家人團聚,好好孝敬母親一番,也就是了。不想程咬金和羅士信卻不同意,執意要秦瓊將壽宴辦的隆重,他們平時和秦瓊過往甚密,對秦母感情深厚,猶如自己生母,自然想要孝敬一番,並承諾到時要奉上厚禮。
秦瓊勸了幾次,程咬金和羅士信也不同意。這時秦瓊卻又收到了表弟羅成送來的親筆信,告訴秦瓊,舅母壽辰之日,自己奉母親之命,會過來齊州,為舅母祝壽。程咬金和羅士信知道後,更是高興,知道如此一來,秦瓊想不隆重也不行了,於是兩人就開始大肆張羅起來。
秦母祝壽的訊息,傳到了一個人的耳朵裡,此人立刻打消了逃亡別處的主意,轉道直奔齊州而來。此人不是別人,就是三闖皇宮禁地,偷盜傳國玉璽的侯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