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便可以說清的,大恩不言謝,江鼎心中清清楚楚,暫時的分開,絕非永別。
甄元誠離開,他卻留下,當然是因為有事做,今天,就是他了結此事的。
以他的劍術、法術和幻術種種手段。築基期修為不在話下,縱然假丹期,也不是不能一拼,足夠單槍匹馬闖一闖甄家堡。如今甄家堡在他眼中不再高大,更沒有絲毫威嚴,裡面的人更是隻需俯視,無論是實力還是人品。
何況這座城堡,真的不再堅固。
就在現在,甄家堡的城牆出現了兩道大裂口,東邊甚至有一段全塌了,牆面上處處都是焦痕,顯然經歷過一場大戰。
數日前,就在城牆前,白水劍派和妙月派洶洶而來,以自家子弟在秘境中全軍覆沒一事問罪於甄家堡。甄家老祖甄奉常出關,嚴詞否認之餘,也嘲諷對方貪心不足,反招災禍。雙方言語不和,最後動手,爆發了一場大戰。
大戰的結果,甄奉常請出甄家老祖青竹留下的法寶,力抗兩派高手,逼退兩大宗門。但甄家堡也損失慘重,城牆塌了是小事,弟子也損失不少,僅剩的築基高手又有折損,城中破壞更不必提了。
這場大戰,江鼎在一旁觀看了全程,他所趕上的盛事即是此事,因為雙方人數眾多,情緒激動,其中勃發的玄氣讓他受益不少。之後他也曾想,這麼輕易的進步,他簡直要成為專業“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圍觀群眾了。
其實細究起來,這場仗還是甄家虧枉。妙月派和白水劍派弟子覆滅跟甄家沒有直接關係,那是五指盟造的孽。江鼎親眼看在眼裡,但他並沒有出來證明。一者是兩大宗門豈不知是冤枉?只是找個藉口一來發洩怒氣,二來打壓甄家,借題發揮而已,江鼎的指證毫無意義。二者,他也不願為甄家置自身於險地,說到底,他已經不是當初的熱血又慈悲的赤子心腸了。
還有一節,江鼎自己知道。雖然說是五指盟造孽,但究其原因,把這口黑鍋歸甄家所有,並不算冤枉。
到了此時,甄家堡已經在一次次打擊中徹底衰落,之前準備秘境之行,甄家堡孤注一擲,傾其所有,但收穫寥寥。各大宗門承諾不少財物,但秘境之後皆都散去,無一人兌現。防禦工事和城牆的損壞修補起來耗資巨大,非現在的甄家堡所能承擔。眼看天一榜變動迫在眉睫,築基修士不增反減,而兩大宗門隨時可能捲土重來,如此內外交困,連最為堅定的甄奉常也動搖了。
甄奉常一向主張穩守根本,不退讓分毫,以不成功便成仁的決絕激勵甄家弟子,但連番打擊之下,明知抱殘守缺已經是必死之局,不得不分批分次將後輩優秀弟子及重要物資轉移出去。先避開鋒芒,慢慢再圖東山再起。
這場遷移效率倒是不慢。大概是甄奉常親自主持的緣故,先後有序,有條不紊。最先撤離的最優秀的一批弟子,接著是中堅骨幹,帶著甄家多年的珍藏,分別到幾個密地隱藏。再之後就是次優秀、有培養價值的後輩弟子。甄奉常帶著長老們最後走。
當然,這些指的是能走的。還有那些不能走的,比如說年事已高,註定不能成事的弟子,以及那些資質很差,沒有培養價值的後輩。這些人包括小部分嫡系、大部分旁支,對於旁支,資質的要求遠高於嫡系。十停裡大概□□停是被放棄的。
是以現在走在甄家堡大街上,人流並沒有少很多。遷移的風波並沒有波及到明面上來。街道上還是有商販行旅,酒樓茶肆也有不少客人。誰能知道,這座城池中的精英已經被抽空了?
如果這時候有人傳播甄家弟子逃遁的流言,恐怕城中早就人心惶惶了吧?那些被放棄的旁支子弟,豈有不躁動的?然而現在街面上還算平靜。看來甄家的高層在這一塊抓的很嚴密,沒給流言的空間。
奇怪了……縱然他們防範嚴密,也擋不住有心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