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幾乎每一個離開沉箱碼頭的官兵。乘卡車經巧公里的工兵用推土機、壓路機壓出的簡易十路後,踏上條碎石公路這是他們在印度碰到的第一條良好公路時,都會看到第一個打到這條在國內尚不及鎮級公路的標準的碎石公路的陸戰隊第十遠征團留下的用木門板製成的“廣告牌”。
這副廣告牌匕除去那口字宣言外,還有一大幅彩色畫報,畫報上一名荷槍實彈國防軍戰士的身後,滿是印度人,下面用英語和印地語等數種語言寫著“印度!將贏得解放!”。
一一四團的車隊在這條碎石公路上東顛西倒地前進的時候,卡車上的戰士們忽然發現前面,路邊那些被擊毀燃燒的卡車、坦克旁的空地上。站著有許多三五成群的印度士兵。儘管在旁邊可以看到維持秩序的印度國民軍計程車兵,但他們卻是一副耀武揚威的模樣,似乎戰敗者並不是他們。
看到這一幕,所有人都驚訝的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問道:
“長官,您說這些龜兒子到底是不是打了敗仗,打了敗仗還他孃的這麼高興?”
“靠,瞧你那樣,你不懂了吧!這些人可都是印度人,咱們現在列印度,是來解放他們,他們當然高興了!咱們打到這,印度就能獨立了”。
“獨立”。
卡車上的一名中尉軍官在聽到戰士們的談話時,望了眼那些擠在路邊空地,一副好奇之色望著車隊的印度士兵,他們的臉上大都帶著喜色。全不見戰敗的頹廢和失意,更不可能找到任何羞愧感。
望著那些印度士兵和時而出現在村頭的骨瘦如柴的面板黝黑印度人。穆家程腦海中浮現起在西北大學讀書時,亞洲學院那位畢生研究印度文化的老教授當年口中的印度。
印度人沒有歷史,印度的歷史記載沒有統一的紀年,不同時代、不同地區採用不同的紀年。印度使用紀年多達力種以上。搞不清楚每個紀年的準確年代,以及各紀年的前後聯絡,沒有紀元使得印度歷史根本就是一本糊塗帳。在另一弈面印度歷史是一部“不斷為異民族片服的歷史”印度的文化史可以說是一部不斷地接受異質文化挑戰、不斷與異質文化交流的歷史。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似乎是許多國家歷史的規律。具體到一個國家,情況很不一樣,有的合多分少,有的則分多合少。印度屬於後者。複雜多樣的地理環境和分裂的歷史傳統,使印度很難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直到英國人統治確立前夕,次大陸上只有許多小的王國。因此,統一的“民族國家。之類的概念,在印度出現比在中國出現晚得多。印度滄為英國的殖民地,殖民統治長達酌年。近代以來,印度滄為英國的殖民地,殖民統治長達!幼年。英國殖民者侵略印度。經歷了一個漫長和血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印度出現了新的、跨地區、跨宗教的凝聚力量。
西方殖民統治既給印度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然而在客觀上也為印度各勢力的聯合起了一定的作用。
與古代異民族的入侵不同,英國是同較先進的工業技術一起進入印度的。為掠奪印度而修建的鐵路、公路以及郵電通訊等設施第一次把次大陸各個孤立閉塞的地區聯絡起來了,印度本來部族眾多,文字多達百種語言多達上千種之多,殖民政府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使南印度操泰米爾語的婆羅門與
且度操印地語的婆羅門第一次有了交流思想的可匪服與統治也像古代異民族對印度的征服與統治一樣起到了繫結各分裂勢力的作用,那麼這根系結的繩子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粗大更有力。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印度人才第一次有了“統一印度印度民族”這樣的概念。甚至可以說印度的民族主義以及民族解放運動的出現和發展都是以英國人的征服所帶來的統一結果為前提的
一個甚至於沒有統一的語言。連語言都需要依靠殖民者給予的國家適合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