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楚的廣袤疆土之上,往昔的風調雨順仿若一場美夢,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罕見旱災無情地打破。烈日高懸,似是永不疲倦,熾熱的陽光如火焰般傾灑而下,烤焦了大地。曾經肥沃的田野,如今乾裂縱橫,彷彿一張張飢餓的大口,絕望地張著,期盼著甘霖的滋潤。河流乾涸見底,只剩下龜裂的河床,像是大地乾涸的淚痕,無聲地訴說著乾旱的殘酷。

皇宮之中,文帝古浩禎坐在御書房內,面前堆積如山的奏章無一不是各地官員呈報的旱災慘狀。他眉頭緊鎖,眼神中滿是憂慮與焦急,雙手不停地翻閱著奏章,時而停下,陷入沉思。

“陛下,這旱災來勢洶洶,已持續數月之久,各地糧倉告急,百姓們食不果腹,許多地方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慘狀。”一位大臣面色凝重地彙報道。

文帝猛地站起身來,在書房內來回踱步,聲音低沉而堅定:“朕身為天子,怎能眼睜睜看著百姓受苦?速傳朕旨意,令各地官員開倉放糧,全力賑災,不得有誤!”

大臣面露難色:“陛下,許多地方糧倉早已空虛,即便開倉,也難以支撐多久。且旱災範圍過大,僅憑地方之力,恐難以應對。”

文帝一拳砸在桌上:“那便從國庫調糧,朕就不信,大楚如此泱泱大國,會救不了自己的子民!”

然而,事情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國庫雖有存糧,但在如此嚴重的旱災面前,也只是杯水車薪。且運輸途中損耗巨大,加之一些官員貪汙腐敗,賑災糧食真正到達百姓手中的寥寥無幾。

皇后蘇辰溪在後宮聽聞這些訊息,心中如刀絞般疼痛。她深知文帝此刻的壓力與無奈,決定儘自己所能為夫君分憂。

一日,皇后召集後宮眾人,神色嚴肅地說道:“如今大楚遭遇旱災,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本宮決定,後宮之中即日起縮減開支,一切用度從簡。本宮會率先垂範,停掉一切不必要的裝飾與宴會,將節省下來的物資全部用於賑災。”

皇后又對身邊的侍女說道:“去將本宮的珠寶首飾整理出來,能變賣的便變賣,換些銀錢購買糧食送往災區。”

侍女面露猶豫:“娘娘,這些首飾都是您的心愛之物,怎能輕易變賣?”

皇后目光堅定:“此刻百姓連飯都吃不上,本宮留著這些首飾又有何用?只要能救百姓於水火,便是捨棄一切又何妨?”

在後宮積極籌備的同時,文帝也在朝堂上想盡辦法。他召集大臣們商議,試圖尋找新的賑災之策。

“陛下,臣以為可向富戶募捐,讓他們出資賑災,以解燃眉之急。”一位大臣提議道。

文帝點頭:“此計可行,速去擬旨,對募捐有功者,朕當重重賞賜,封官加爵亦在所不惜。”

然而,募捐之事進展並不順利。許多富戶雖家大業大,但在這災年之中,也紛紛捂緊了錢袋子,不願多出一分。

“陛下,那些富戶們大多推諉,說自己也受旱災影響,生意虧損,無力捐款。”負責募捐的大臣無奈地回稟道。

文帝大怒:“朕平日對他們優渥有加,如今國家有難,他們卻如此自私自利!”

此時,皇后聽聞募捐不順,心中一動,對文帝說道:“陛下,臣妾以為,或許可讓臣妾親自前往災區一趟。臣妾去安撫百姓,讓他們知道陛下與本宮對他們的關心,同時也可監督賑災事宜,防止官員貪汙舞弊。”

文帝擔憂地看著皇后:“辰溪,災區情況險惡,朕怎能讓你去冒險?”

皇后輕輕握住文帝的手:“陛下,臣妾不怕。臣妾身為皇后,理應為陛下分擔,為百姓做事。況且,有陛下的庇佑,臣妾定能平安歸來。”

文帝沉思良久,最終點頭同意:“那朕派重兵保護你,你此去一定要小心謹慎,若有危險,即刻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