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楚那繁華卻又貧富不均的廣袤疆土上,長樂公主古芯羽在太學院勤奮學習之餘,將自己的目光與關懷投向了民間。她深知,大楚的昌盛不僅僅在於宮廷的威嚴與朝堂的清明,更在於百姓的安居樂業與福祉安康。

一日,長樂公主與伴讀們在太學院中聽聞民間有一處遭遇了嚴重的旱災,百姓生活困苦,食不果腹,許多人被迫背井離鄉,四處乞討。公主心中憂慮,當即決定親自前往災區檢視情況。

“馮辰溪、蘇青竹,你們隨本宮一同前往災區,我們要去看看百姓們究竟過得如何,能幫上忙的絕不能袖手旁觀。”長樂公主目光堅定地說道。

馮辰溪點頭應道:“公主殿下仁心,臣等自當追隨。只是災區情況不明,殿下千金之軀,還需小心謹慎。”

長樂公主微微皺眉:“此時豈是顧慮自身安危之時?本宮身為大楚公主,百姓受苦,本宮怎能心安?”

蘇青竹也說道:“公主殿下,我們是否先通知當地官府,讓他們做好準備,協助我們賑災?”

長樂公主思索片刻:“不必了,本宮想親眼看看當地官府的作為,若他們能盡職盡責,自是最好,若有懈怠,本宮也絕不姑息。”

於是,長樂公主一行人輕裝簡從,踏上了前往災區的路途。一路上,所見之處盡是一片荒涼景象。田野乾裂,莊稼枯黃,百姓們衣衫襤褸,眼神中滿是絕望與無助。

到達災區後,長樂公主看到一位老者正蹲在路邊,手中捧著一個破碗,裡面只有些許殘羹剩飯。她心中一陣酸楚,走上前去,輕聲問道:“老人家,您為何在此受苦?家中可還有其他人?”

老者抬起頭,看到長樂公主等人衣著不凡,以為是富貴人家前來施捨,趕忙說道:“貴人啊,我家中原本還有妻兒,但旱災一來,莊稼顆粒無收,兒子為了讓我們活下去,出去尋找食物,至今未歸,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啊。”說著,老者老淚縱橫。

長樂公主眼眶泛紅,她從身上拿出一些乾糧遞給老者:“老人家,您先吃些東西。本宮一定會想辦法幫助大家度過難關的。”

老者接過乾糧,千恩萬謝:“多謝貴人,您真是菩薩心腸啊。”

長樂公主站起身來,對伴讀們說:“我們不能只靠這些零散的救助,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馮辰溪,你去統計一下災區的人口數量和所需糧食數量,蘇青竹,你去檢視一下當地的水源情況,看看是否能找到新的水源或者修復乾涸的水井。”

“是,公主殿下。”兩人領命而去。

長樂公主又在災區四處走訪,她看到許多孩子餓得面黃肌瘦,卻依然睜著大眼睛,充滿渴望地看著這個世界。這一幕讓她心痛不已。

“這些孩子本應在學堂中讀書識字,如今卻連溫飽都成問題。本宮一定要為他們做些什麼。”長樂公主暗暗下定決心。

在瞭解了災區的大致情況後,長樂公主回到臨時住所,與伴讀們商議對策。

“殿下,據臣統計,災區人口眾多,所需糧食數量巨大,僅靠我們帶來的物資遠遠不夠。”馮辰溪皺著眉頭說道。

蘇青竹也說道:“殿下,當地水源乾涸嚴重,修復水井難度較大,不過臣發現離此地不遠處有一條河流,若能修建引水渠道,或許可解燃眉之急。”

長樂公主沉思片刻,說道:“我們先從本宮的私庫中拿出一部分錢財購買糧食,發放給百姓。同時,組織人力修建引水渠道。另外,本宮決定在此地出資修建學堂,讓這些孩子能有書可讀,不能因為這場旱災耽誤了他們的未來。”

伴讀們紛紛點頭贊同。

長樂公主隨後又召集了當地的鄉紳和富戶,向他們講述了災區的情況,希望他們能慷慨解囊,共同幫助百姓度過難關。

“各位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