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無論同盟國攻其那一點,都會遭到英法聯軍侵擾兵力的猛烈反擊。除了這三個重要城市外,剩下的十一個軍五十五萬部隊,則分散佈置在東部北部的重要地方。科爾馬和貝爾福各部署了一個法**,埃皮納勒則部署了一個英**,以便隨時支援科爾馬和貝爾福的防守。瑞法邊境處的納沙泰爾湖一帶也部署了四個法**,畢竟。誰也無法保證同盟國方面會承認瑞士永久中立國的地位,奧匈帝國的部隊只要前進幾十公里,就可以直接插到納沙泰爾湖邊。對那裡地法國城市發動攻擊,英國人和法國人不得不防。其餘的四個軍,全部部署在以里昂為中心的阿爾卑斯山西側。之所以在里昂一帶部署了三個法**和一個英**,戴高樂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一直以來,戴高樂和布萊爾地眼睛都盯著馬賽一帶,盯著空曠的法國南部。一旦中國的孫明元帥率軍從馬賽一帶登陸,那麼,所過之處一馬平川,英法聯軍根本就沒有辦法及時從北部調兵,層層阻截。所以。戴高樂和布萊爾一商量,決定在里昂放上四個軍,即可以北上支援梅斯,也可以南下支援馬賽。或者做為阻擊中國登陸部隊的排頭兵。按理說這部署相當不錯,顧此又顧彼的,只是布萊爾沒有想到,戴高樂總統竟然被軟禁在家裡,這使得兩國實際掌權人的聯絡出現了問題,溝通不及時,給後來的戰鬥帶來了一些隱患。
駐南錫的聯軍總司令是法國陸軍上將亞歷山大,他同時還兼任聯軍東北部防線總司令,從阿爾卑斯山脈到盧森堡,除了里昂的那四個軍外。其餘部隊全部歸亞歷山大指揮,真正意義上的統兵百萬地實權人物。亞歷山大上將一直是福熙元帥的心腹。跟福熙幾十年了,風風雨雨的,忠誠得很。在外國人眼裡,法國將軍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其代表人物就是原總統地軍事顧問、布林格指揮官薩科齊上將,形勢不對頭,撒腿就溜,而且。總能找到為自己增光的理由。這一類將軍是法國陸軍的主流。這也難怪法**隊一遇到強敵,腿就自發地軟了。沒辦法啊,將領們先當了軟腳蝦,士兵們自然也就不會客氣了。只是,亞歷山大上將是一個異類,按中國人的話說,就是一根筋兒,打仗全憑自己喜好排兵佈陣,一旦決定下來,就不管不顧地實施下去,以至於在法國陸軍內部,得到了一個傻將的美稱,不過,在國際上,卻得到了一個猛將的稱號。要知道,整個法國,能夠被德國人稱為猛將的,你就算用放大鏡去找,也就只能找上一兩個而已,而無論怎麼找,亞歷山大上將都可以算是一個。
亞歷山大上將一向與戴高樂總統不大合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十分看不起法國陸軍的代表人物薩科齊上將。亞歷山大一向認為,聯軍之敗,始於布林格,而駐布林格的協約**隊總司令薩科齊上將,負有不可推卸地責任。要是薩科齊上將能夠頂得住中國人進攻的話,現在地歐洲,完全是另外一個格局。只是,沒辦法啊,物以類聚,總統就喜歡象薩科齊上將這樣即好色又會拍馬屁、而且把出賣別人當成家常便飯的人渣,布林格之敗,也就情有可原了。
亞歷山大上將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將軍,他認為,即然戴高樂總統寵信薩科齊上將,那麼,戴高樂也不是個什麼好東西,他的軍事水平,肯定在薩科齊上將之下,那麼,他做出來的判斷和結論,也肯定是錯誤的,是低階得不能再低階的。所以,亞歷山大上將本能地反對總統把大量的兵力從東部調到敦刻爾克一帶。特別是在調動地過程中,不斷遭到中國空軍地猛烈轟炸,部隊傷亡慘重,一個軍來到里爾,兵力總是要損失一成或者兩成左右,而且調動的部隊,有不少是亞歷山大上將地嫡系部隊,這讓亞歷山大上將很是不開心,天天在南錫城內喝酒罵娘呢。
聯軍總司令福熙元帥軟禁戴高樂的訊息傳到亞歷山大那兒的時候,亞歷山大高興得連著灌了幾十瓶葡萄酒。一來麼,主子升官,他這個忠誠過頭的擁護者,自然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