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米蘭和中部的軍事重鎮博洛尼亞就處於隨時可能遭受進攻的地步,義大利經濟最發達的地方也將全部落入同盟**隊手中,這場仗根本就不用打下去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四月十三日,第二波的中國部隊登陸成功,使得呆在義大利半島上的中國部隊達到了八十萬人,包括四個中國正規軍,三十萬斯里蘭卡部隊和三十萬泰國部隊。而且,中國部隊用了兩天拿下卡坦扎羅後,順著公路和鐵路一路北進,已經打到了維蘇威火山的腳下,離大城市那波利也只有二十公里路程了。

看著這種二箭鑽心的局面,義大利人慾哭無淚。羅馬方面自打四月十號開始,就一天發十封電報,甚至於在報紙上公開呼呼籲雙方放下武器,坐到談判桌前面,義大利願意有條件地投降。可是,就是有條件那三個字再次惹惱了中國人和德國人,南北兩路大軍彷彿是竟賽一樣,都悶聲不響地拼了老命往羅馬城裡趕。德國人和中國人心裡都非常清楚,誰先進入羅馬,誰就將接受義大利人的投降,別說這份榮譽了,單單能夠得到的利益,就不是用數字所能表現的了。在這一方面,中國人佔有絕對的優勢。義大利的精銳部隊基本上都在北方,南面防守的,只有幾十萬烏合之眾配合二三十萬匆匆從北面趕回來的部隊做戰,而中國部隊的數量雖然不多,可是有著泰國部隊和斯里蘭卡部隊的相助,並且戰鬥力明顯的在德國人之上,南線的進攻速度一點兒也不比北線的慢。更重要的是,中國人已經攻到了維蘇威火山腳下,離羅馬城只有兩百公里左右,而德奧聯軍還在特倫託一帶,離羅馬城起碼還有六百公里,這四百公里的差距,可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彌補過來的。還有一點,估計是義大利人有意而為之吧,羅馬方面竟然下令堅決擋住北面德奧兩國的進攻,而對中國人的進攻卻只是做個樣子,勉強抵抗一下而已。德國人心裡著急得很,他們當然知道義大利人的用意,與其向德國人投降,受盡德國人的嘲諷和羞辱,倒不如向中國人投降算了,最起碼,義大利與中國並沒有太深的仇怨,真要算起來,也只不過是十九年前跟在英國人後面,到北京走上一回,搶了一些文物回來、並且事後拒不歸還、也不願意賠款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中國方面應該不會把自己往死裡打吧。在義大利和中國雙方的努力下,四月二十號,中國部隊終於搶先攻到了羅馬城下。而此時,德國和奧匈帝國的部隊還在博洛尼亞一帶,與幾十萬義大利部隊打得難解難分呢。雖然義大利部隊不經打,可那畢竟是幾十萬人啊,就是幾十萬頭豬,你們德國人想抓完,起碼也得幾天吧,更何況,這些義大利人多少還會放上幾次槍,打上發炮彈。

第十五章 比利時的災難(上)

四月二十一日早上,義大利政府通告全世界,為了保護羅馬城內那些珍貴文物不受破壞,義大利政府願意接受同盟國方面提出的無條件投降書。二十一日中午,守城的三十萬義大利軍隊放下了武器,全體開到城外指定地點,各個主要街道和城內外製高點的防務也全部移交給中國人。同時,駐博洛尼亞的八十萬義大利軍隊和駐米蘭的六十萬義大利軍隊也放下了武器,走進德國人臨時開設的戰俘營,向德奧兩**隊投降。到二十二日早上的時候,義大利所有部隊,包括撒丁島守軍在內,都放下了武器。幾個月來,亞平寧半島第一次享受到了沒有槍聲的寧靜。

二十一日中午,孫明元帥帶著四個正規軍進入羅馬,並迅速控制了各個戰略要地。讓義大利人高興地是,中**隊並沒有如他們所預料的那樣,把羅馬城內所有的文物和財寶一掃而光,就象他們義大利人十九年前在北京所做的那樣。相反,中國人還派了一些泰國士兵守住那些特別珍貴的古蹟。孫明元帥心中明白得很,有些文物只有呆在它們該呆的地方,才能顯示出其應有的價值來。那些精美的建築物咱又搬不走,破壞了,有可能會遭受全世界人民的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