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然還住這裡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吧。
榮禧堂的正房的架構,三明兩暗。正中間是廳,設著主座客椅,平時會見關係要好的女性外客以及小輩兒男性親戚,逢年過節接受小輩兒的磕頭見大禮也在這裡。東邊一間偏廳,平時小輩晨昏定省,還有見府裡各處的管事嬤嬤媳婦子也都在那裡。西邊是一間暖閣,臨窗設有一個大炕,賈母冬天的時候一般都在這裡起居。
此時已是隆冬臘月了,暖閣裡的炕已經被燒得熱熱的,屋子裡也添了好幾個炭盆,整個屋子都被燻得暖烘烘的,雖然不時的有丫頭婆子們進進出出的,但是依然顯得乾淨整齊,忙而不亂。桌布也是剛糊過不久的,顯得屋子裡潔白如雪,亮堂堂的。
麗娘跟著張氏後面,在嬤嬤們的引導下進了正房。進入臘月以後,天氣日漸轉涼,賈母一般也不再在正廳裡受小輩兒的晨昏定省了,一般都是讓把人帶到西暖閣裡。
臨窗大炕上鋪著猩紅的洋毯,正面設著大紅色的金錢蟒引枕,秋香色金錢蟒大條褥,兩邊設一對梅花式洋漆小几,左邊几上擺著文王鼎,鼎的旁邊是一個匙箸香盒,右邊几上擺著汝窯美人觚,裡面插著幾枝紅豔豔的梅花。地下面是一溜四張大椅,都搭著銀紅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腳踏;兩邊又設有一對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備。其餘的陳設,不必細說。
老嬤嬤讓張氏上炕坐,炕沿上卻也有兩個錦褥對設。張氏便扶著她的手上炕坐了,麗娘則牽著瑚哥兒站到了炕邊上,張氏見了,則示意她坐下,麗娘不敢違逆她的意思,只好斜簽著身子在東邊的椅子上坐了。張氏見了暗暗點頭,表示心內滿意,麗娘還是守規矩的。
等她們都坐定了之後,只見房裡的丫鬟忙捧上茶來。先是張氏,再是麗娘,最後給瑚哥兒的則是一盞果子露。麗娘見此,心裡忖度,賈母果然伶俐周到,連這些小細節都做得如此到位。
麗娘接過茶一邊揭開茶盞吃了,一面打量這些丫鬟們的妝飾衣裙,舉止行動,只見外間伺候的媳婦丫鬟雖多,卻連一聲咳嗽不聞,果然是大家風範。
茶還未吃完,只見一個穿紅綾襖青綢掐牙背心的一個丫鬟走來,先對張氏行了禮,才笑道:“太太已經穿戴好了,說是讓大奶奶帶著姨奶奶和瑚哥兒到裡邊坐罷。”老嬤嬤聽了,忙又引著她們一行人到了裡間賈母的臥房內。
正面炕上橫設一張炕桌,上面堆著書籍茶具,靠東壁面西設著半舊的青緞靠背引枕。賈母卻坐在西邊下首,亦是半舊青緞靠背坐褥,卻空著東邊上首。麗娘心中料定這必然是是賈代善的位置。
容不得麗娘多想,早有丫鬟在大紅長絨地氈上放了蒲團,張氏已經跪下行禮了,麗娘也忙帶著瑚哥兒插蔥似的跟著也行了跪禮。
張氏因著挺著大大的肚子,行動遲緩,行起禮來也極不方便。賈母見狀也不好太過為難她,只是在張氏已經滿頭大汗的跪下後,才笑罵道:“喲,你們怎麼伺候的,大奶奶都這麼大的月份了,還讓她行了全禮,也不知道攔一下的。還好,今兒只是我們自家人,要是外人看了,還以為是我這個做婆婆的不體恤,兒媳婦的肚子都這麼大了,還讓人家行大禮,想方設法的折騰,可不就是一個惡婆婆嘛。回頭老大知道了,又要跑來和我鬧騰。”
賈母的話剛落,只見下面又是一陣尷尬的沉默,這會兒可是誰都不敢插話的,這兩位一個是賈府真正的當家主母,一個是未來的當家主母,誰都不是好惹的。她們這些人可是一個都不敢得罪的。
賈母見了她們的反應,也明白是怎麼回事,也不好深究。再說了,她平日裡可是有名的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