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的。
靠著學名為忽視兒子心理健康成長的補償性賠款,以及他多年來賣萌耍賤從七大姑八大姨手裡騙出來的錢財,寧奕手裡的錢剛剛好只夠拍一部小成本電影。
什麼叫小成本電影,就是服道化怎麼簡單怎麼來,青春片在這方面的優勢讓寧奕找不出不拍它的理由。
而且本來就是練手之作,所以在拍攝的人員選擇方面,當然是要有同學愛的讓大家都能參與進來。
大學四年拍了那麼多作業,認識了那麼多各系的同學,寧奕分分鐘都能湊出一個劇組,而且默契一百分,工作效率槓槓的!
然後問題就來了,寧奕想不明白怎麼突然一夜之間,他就被駕到了一個名為最有前途青年導演的高臺上。
本來這電影火了是好事,最起碼寧奕的執導能力有了一個最直觀的展示平臺,更別提還有那麼多人稱讚,寧奕高興的不得了。
但一開始被讚譽捧得找不著北的寧奕很快就感受到了隨著讚譽而來的負面效果。
他的名氣確實隨著這部處女作一下起來了,但是隨著名氣而來的,就是人們對他下一步作品的期許,或者說是質疑。
一部電影想火,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寧奕有認真想過他這部電影成功的根本原因。
最近都是好萊塢大片,沒有劇情支撐純粹是靠感官刺激過眼癮算的上是天時。
青春片墮胎分手三角戀已經成固定套路讓觀眾們審美疲勞算是地利,他的年紀讓他很容易抓住現在年輕人們的心思則是人和了。
天時地利人和他都有了,這部電影能火就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兒了。
但真要說到這部電影的執導水平怎麼樣?寧奕自己心裡清楚的很。要是來個人就學了四年導演,畢業以後隨隨便便拍個電影都能火的話,那這麼多年電影學院導演系培養出來的導演都能遍地走了。
哪還能像現在這樣,好導演比沒有地溝油的飯館還難找。
圈裡的人也都明白這個道理,透過一部電影火了的人不是沒有,一輩子就靠一部成名作混日子的大有人在。
所以現在的情勢是媒體把自己捧得高高的,而圈子裡的人都在等著看寧奕的表現,看他接下來是飛得更高呢?還是摔得更狠呢?
寧奕因此感覺壓力山大,拍電影除了硬性指標,比如說裝置,或者說考驗一個導演對場面人員的排程能力。
更尤為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好劇本,而好的劇本哪有那麼容易能得到。
其實寧奕朋友提議過讓他買個自己看的順眼書粉也多的小說改編一下,然後拍出來,其實票房也是有保證的。
畢竟已經有很多書粉撐著,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再加上幾個現在出名的小鮮肉出演,票房妥妥的沒問題。不過口碑什麼的就不好說了,被罵的可能性很大。
不過最壞的結果也就是被罵兩句,挨幾句罵又掉不了肉,觀眾該看還是會看,無他,好奇心而已。
但是寧奕作為一個節操滿滿的青少年,對於改編小說這件事不喜歡,非常不喜歡。
不是覺得那些小說寫的不好。而是小說寫的越好,看過的人就越多,而看過的人對於這本小說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印象。
那麼問題來了,改編的太多,書粉會說不尊重原著;不改編的話你看前面就知道後面演啥了觀看的熱情可想而知。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有發揮的空間,寧奕的拍片習慣就是隨時更改劇情,只要想到好點子,分分鐘就要應用到電影中去。
而改編小說的話根本沒有發揮空間,那會讓寧奕覺得自己只是一個照本宣科的傻瓜,這樣幹對於他的成長沒有絲毫益處。
基於以上這些原因,寧奕自己把自己埋進了坑裡。下一部電影要拍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