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覺得本來就一直隱隱作痛的頭更疼了。他靠著床頭髮了會兒呆,這才不情不願地向杜仲討信過來看。
其實事實和他想的也沒有多少差池,皇帝收到訊息時的臉色可謂是冰凍三尺,下旨將人捉拿回京狠抽一頓的心思都有。但不論皇帝在京城是暴怒還是憤恨,憂心之餘還得想盡辦法瞞過太后,這位也知道如今正是鞭長莫及無可奈何之時,又不能大張旗鼓地將事情鬧大,只得先姑且嚥下這一口氣。
萬歲在提筆寫這封信的時候一邊正森森地磨著牙,不過筆下的內容倒是寫得溫情款款,半點也沒提林景生一時,只細細地問了燕承錦的狀況,又殷殷地叮囑了他好好休養,若是嫌回京城還得顛簸勞頓,就近覓地住下來調養,實在不必硬撐著上路。涇水之事已經另行委派了他人前去處理,不必著急,云云。
總之一封信情真意切,完全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兄長對不省心弟弟的關心呵護,沒有端出絲毫皇帝的名義來壓制他。
皇帝倒是瞭解自家弟弟,知道什麼樣的方法對付他最為有效。
燕承錦雖然也猜測皇兄背地裡的用心,但看著字裡行間滿滿有關懷,心裡還是忍不住小小地內疚起來
當然回京這個提議是想也不用想地被排除了。皇帝另行安排前去涇北的人十分老成可靠,做起事來或許比燕承錦親去還要妥當。轉念一想,此次涇北之行,不論是皇帝還是他自已,辦事只是其一,另一個目的則是為了暫避風波,只要出了京城不在皇帝太后的眼皮子底下,去什麼地方卻是沒有太大差別的。
再加上這兩天他身上也確實難受,又想想接下來要走的水路,這般如同受刑的滋味還要再捱上幾日,也覺得有些頭皮發麻。因此對皇上的第二個提議頗為動心。
雖然決定了不走水路,只是也得尋個合適的暫住之處,眼下附近也沒有大些的城鎮,還得明天再走一程,到最近的浜洲去。
其實若是走得快些,再加上順風,這天夜裡也能趕到浜洲地界,只不過燕承錦決定了不去涇北,頓時就覺得坐船這件事千般難受萬般艱辛令人忍無可忍,今天實在不想再走了。
他非但不肯再坐船走,還堅持晚上堅決不要再睡在船上了,說是睡在船上晃得他整夜整夜的頭暈想吐無法入睡。
這要求雖然有些任性,但他這幾日暈船暈得厲害,眾人也都看在眼裡,體諒他著實十分辛苦,更兼這船上以他最大,於是依他所言。只是船入了涇水,兩岸便都是崇山峭嶺,不似江南一船總有傍水而居的村落。他又催得急著要下船上岸,只能就近尋山腳一處拐彎的淺灘將船迫了,準備在這兒湊合著過一夜。
燕承錦也不嫌棄條件簡陋,迫不及侍地下了船,他這麼些天來第一次腳踏實地,也不顧近灘的江水浸溼了鞋襪,沿著岸邊慢慢地走了一小圈,那整日天旋地轉的感覺終於消退了一些。感受著鞋底下有些硌腳的鵝卵石,看著滿眼新綠的蘆葦,覺得自己總算是活過來了。
其餘人忙忙碌碌,要在淺灘當中沾不到水的地方佈置出一塊營地,雖只是隨時暫住,但因為有燕承錦在,幾人都想著儘可能地佈置得舒適一些。
燕承錦回過味來,覺得這全都是因為自己一時興起,害得眾人為之興師動眾,訕訕地想要去幫一把手。那邊天麻在砍倒的蘆葦上鋪了厚厚一層毛毯,小跑著過來扶他去坐,一邊著急上火地小聲抱怨:“主子你就消停些吧,別再添亂了。這地方不好走,你仔細別摔了。”
燕承錦想起日前的事,卻也不敢輕忽大意,於是順從地老老實實去旁邊坐著,看著他們來來回回地從船上往下搬東西。雖然也知道自己給大家找了件麻煩事,但終於擺脫了暈船的痛苦,眼前又有想見的人在身邊,看著他和旁人一道忙忙碌碌地張羅這張羅那,覺得十分愜意和滿足,眼前的情景又讓他琢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