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移民之中,大部分都是青壯男女。

這就保證了徵兵的比例。

而且正規軍的十萬人中,還有兩萬多弓兵。

這些弓兵都是在流求和呂宋招募的生番。

若是自己訓練弓兵耗時不說,還浪費了現成的人力。

而歸化的生番,很多從小就以漁獵為生。

上山下海都不在話下。

一手弓箭更是生存必備的技能。

生番中最早歸化的番仔王,如今已經入了黑龍教,成為護法之一。

在移民的幫助下,她帶領著生番學會了耕作養殖。

已經基本結束了流求生番,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生活。

過上了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

為了更好的生活,他們也沒放棄打獵的手藝。

不少生番都選擇將獵物的肉和皮毛,拿到集市上換取錢財,購買所需的物資。

也是因此,很多生番,都或主動,或被動的,都學了些漢話。

如今流求很多山腳下,還有生番的村鎮。

他們和移民一樣,種植繳稅,養活家小。

而招募入伍的待遇,足以養活全家。

因此,能進入軍中的生番。

不僅是要聽話,還都是百裡挑一的好手。

這次出征,雖然東海郡也算全力以赴。

但也留了四分之一的軍隊。

這是為了避免自己去抄倭國後路的時候,自己後方空虛,再被別人偷了老家。

同時,留守軍隊也肩負著維護日常秩序的任務。

馮一博到了不久,所有人員輜重都已歸位。

眼見一切準備就緒,他就揮手道:

“出發!”

動員大會已經結束,他也不再廢話。

從北港出發,順著小琉球島鏈就能抵達倭國。

這條航路沿途都有小島作為地標,航行的風險極低。

甚至有些大一點的漁船都能走幾個來回。

船隊到了小琉球后,大部分輜重船先停靠港口。

等待主力在倭國站住腳後,再陸續運送過去。

避免糧草被人一網打盡。

就這樣,三百戰船帶著少部分輜重,繼續向北。

不久後,馮一博站在甲板上遠眺。

海天之中,筑紫島的輪廓清晰可見。

隱約還能看到一些港口設施,其中稀稀拉拉的停留著幾艘朱印船。

“所有人都有,準備戰鬥!”

就在東海郡大軍抵達倭國筑紫島的時候,大魏邊軍也已經準備就緒。

“高麗乃我大魏屬國,與我大魏唇齒相依,此次倭國入寇高麗,驅逐王族佔據都城,正是唇亡齒寒之際,兒郎們自當為聖上分憂,揚大魏國威!”

牙旗前,仇欒高聲宣告著出征的目的。

也不管士兵聽不聽得懂,他說完就一揮手,又高聲道:

“祭旗!”

立刻有兵丁舉刀,將數十牛羊被斬殺當場。

祭旗結束後,他才一聲令下:

“大魏兒郎,隨我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