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軍大營走上正軌,陸續又有不少人過來拜訪。

有的是和馮一博有些淵源的文官。

有的則純是聽人說了,也過來看看熱鬧。

無論出於什麼目的。

凡是來的,無不被整齊劃一,令行禁止的軍容震懾。

當場誇讚只是平常,還有不少直接寫詩稱頌的。

一傳十,十傳百。

馮一博的“稼軒”之名更盛幾分。

而獲得這麼多官老爺的誇讚。

無形間,也讓新軍兵士都產生一股自豪感。

一個個操練起來都更加起勁了。

以身為新軍一員,而倍感自豪。

這股自豪感由內而外,慢慢就形成了榮譽感。

整個新軍也更顯欣欣向榮之態。

每次有人拜訪,也都很少空手。

多多少少都要帶些物資勞軍。

尤其是馮一博的同年,大多都聽說了“十五頭豬”的事。

開始還只是他們帶豬。

後來漸漸傳開,整個江南官場都聽說了。

甚至傳來傳去,更是傳成了新軍每天至少要吃十五頭豬。

任誰聽了都感慨一聲,精兵還需精養。

就這伙食,一般武官也捨不得下這個本錢!

這也導致後來勞軍的文官,都是買了豬才來。

一時間,竟是象山豬貴。

甚至開始有人見機,專門從別處倒賣生豬。

只等著賣給新軍,和前來勞軍的文官。

新軍這邊,雖不至於奢侈到一天吃十五頭豬。

但三天兩頭還是有的,幾乎也是日日見油。

這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極為奢侈了!

多餘的豬,被狗子找專人養了起來。

慢慢成為新軍生態的重要一環。

轉眼三個多月過去,時間已經到了秋日。

新軍的兵士,內外都是煥然一新。

原本都是精瘦,現在大多成了一個個的精壯漢子。

面板倒是依舊黝黑,卻是黑的發亮。

練兵三月,鴛鴦陣也已初步成型。

這可不是糞叉、鍋蓋、柴刀那個簡化版。

而是長槍、藤牌、鋼刀的升級版。

就連毛竹都被升了級,安上鐵尖。

陣型還是如原來一般無二。

畢竟都是馮家莊的莊丁帶出來的。

最前面兩人選隊中最壯實的。

手持藤牌,腰懸鋼刀。

作為刀盾手,頂在最前面。

為小隊防禦箭矢,並阻止敵人衝陣。

其後兩人手持弓弩,揹著箭袋。

腰上也懸掛鋼刀,用於防身。

這是各小隊的正、副隊長。

指揮的同時,也肩負射殺對方頭目的責任。

會射箭的終究是少數。

所以,馮一博除了在兵部要了五百硬弓。

還生生磨來五百弩弓。

再後兩人手持狼銑。

也就是丈二的老毛竹,加裝鐵尖的那種。

主要目的,是阻止敵人近身。

同時也有傷敵的效果。

最後四個長槍手,手持長矛、長槍、鏜鈀。

都是是隊伍裡的主攻手。

武器升級,身上裝備自也不能落下。

前面藤牌手佩的是兩層甲。

裡面是棉甲,外罩鎖子甲。

後面的兵士,都是一層甲。

多為棉甲,或是皮甲一類的輕甲。

三千正兵鳥槍換炮,算是武裝到了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