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寶玉參禪,鳳遇天譴?(第3/4頁)
章節報錯
說到這裡,就要到整個典故最為精彩的一幕了。
馮一博清了清嗓子,才繼續道:
“當時上座神秀作的偈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這話便是漸悟真諦,五祖弘忍聽了就要傳其衣缽。”
寶玉聽的入神,將此佛偈和自己的偈做了比較。
發覺這神秀和尚不愧是高僧,果然佛法精深,非自己可比。
“沒想到惠能在廚房舂米,正好聽了,便搖頭點評道:‘美則美矣,了則未了,’”
聽到這裡,寶玉頓時皺眉,露出疑惑之色。
神秀此偈已經如此精深,如何未了?
這時就聽馮一博繼續講道:
“說完,惠能也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五祖聽完,二話不說就便將衣缽傳給了他,從此之後禪宗就有了南頓北漸之分。”
這佛偈一處,寶玉只如中了當頭棒喝,一下痴在那裡。
原來世間竟有如此知覺!
只是我尚未解悟,未曾聽聞罷了!
“雖說佛法並無高下,但總歸是兩個途徑。”
“一個循序漸進,一個立地成佛。”
說到此,馮一博又來了一波自己的價值觀輸出,道:
“我個人終究認為循序漸進方是正途,立地成佛過於功利,很多人圖一時便利,怕要入了歧途。”
他說的顯然不只是佛法,可惜寶玉還沉浸在惠能的佛偈之中,久久沒能回神。
在場其他人聽到馮一博的話,都想到讀書人十年寒窗之苦。
倒是不少人感同身受,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這時見寶玉似在沉思,馮一博便笑著提醒道:
“既然寶玉兄弟已經開悟,該當循序漸進才是,莫要稍有知覺,就以為頓悟才好。”
卜固修這時也發現寶玉發痴,便皺眉提醒道:
“其實世兄之悟更似頓悟,不過世兄畢竟是老世翁獨子,而且年紀尚小,還是莫要參悟太深才是。”
寶玉還沒有反應,馮一博聞言卻作恍然狀。
他朝卜固修施禮,口中道:
“這位仁兄所言極是,是我剛剛見悟心喜,說得偏了。”
卜固修見馮一博絲毫沒有架子,竟朝他認錯,連道不敢,還避了開來。
只是這話看似和卜固修說的,實則也是說給賈政聽。
說到這裡,馮一博還又勸寶玉道:
“寶玉兄弟還是該走正途,多看聖人經典,莫要再研什麼佛禪才是。”
這話說的深得賈政之心,聞言自是含笑點頭。
一旁寶玉也已經醒了過來,聽到“聖人經典”四個字,只乾笑兩聲,並無回應。
倒是散場之後,寶玉到王夫人處拿了幾本佛家經典。
就在史老太君屋裡,光明正大的看了起來。
史老太君和王夫人只以為他隨便翻看而已。
都沒在意,更沒阻止。
等史老太君這生日過完幾日,寶玉就好似成了得道高僧。
和眾姐妹說話時,剛一受了冷落,就忽道:
“唯傳一心,更無別法,心體亦空,萬緣俱寂。”
這話聽著禪味十足,眾姊妹都莫名其妙。
唯有妙玉第一個反應過來,皺眉道:
“這寶二爺說的是黃檗法門,莫不是入了能宗,要出家參禪不成?”
能宗就是指惠能的北宗,黃檗是他的傳人,亦是唐代一位高僧。
眾姊妹不知什麼能宗,但出家兒子卻是聽懂了,頓時都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