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省最為偏遠,經濟最為落後的秦江市,高建彬對太富裕的城市向來都放在最後考察。
六個多小時的車程才抵達秦江市,這麼長的時間坐車的人累的不行了,年輕人還能頂得住,可劉旭華和張思曼都是五十歲的人了,身體撐不住,中途不得不停車休息了兩次,在路邊找了個飯店吃了頓飯,好久沒有這麼長時間坐車了,高建彬自己也覺得累。
過了秦江市和銅臺市的邊界,高建彬指著車外面的景象說道:“這兩個地市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秦江市的農村狀況不容樂觀,總體的經濟發展緩慢,農業生產水平不高,農民的收入偏低。”
潘楊好奇的說道:“高書記,您還沒有下車去看呢,沒有做實際的對比,為什麼輕易就要下這樣的結論呢?”
高建彬笑著說道:“你沒有看過我的履歷吧?我就是以發展農業致富起家的,曾經創造過全國的百強鄉鎮,連這點情況都判斷不出來,我乾脆買塊豆腐撞死算了。”
車裡的人聽到這句話都笑了,高建彬繼續說道:“農民的收入怎麼樣,看村子的房子就能看出來,銅臺市作為著名的富裕地市,有大量的礦產資源存在,財政收入充足了,對農業的補貼就高,加上工業化的發展,企業多打工的機會更多。農村收入高,房子很多都是蓋的二層樓,規劃的很整齊很漂亮。可秦江市的農村,別說是二層小樓,就是一磚到頂的磚瓦房都很少。”
然後說道:“農業生產水平的高低,要看田間種的是什麼作物,銅臺市的農村有很多的蔬菜大棚,這是城市需求體系的原因,種菜要比糧食作物收入高。但是秦江市農村的地裡,只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都沒有,糧食現在可不值錢,解決的只是溫飽而已。”
第九百章 微服私訪 二
就算是眼睛看到的事物是一樣的,但是每個人的推斷也是截然不同的。關於兩個地級市之間農村經濟發展的對比,聽起來似乎很簡單,裡面沒有任何權威資料之類的分析,高建彬只是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幾句就把輪廓勾勒出來了,但是大家卻聽得很明白很清晰。
這輛車裡的人大部分都是從小生活在城市,到農村的機會都很少,農村經濟和農業方面知識,沒有多少概念性的思維,經過高建彬一說,剛才的迷惑頓時豁然開朗,覺得這樣的推理過程沒有多高深啊,而且都是很淺顯的道理,自己怎麼就是沒有想到呢?
高建彬在組織選拔幹部的工作中,一直都在強調當父母官不易,必須注重幹部的任職經歷,還有空缺崗位實際的需求,大家聽完這些話就能想通了。
潘楊輕聲笑著說道:“難怪高書記對組織部門的幹部選拔有了全新的詮釋,從這一點看來是很有必要的,一個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理論知識就是再強也不實用,他所制定的策略只會變作紙上談兵,推動不下去是一方面,效果肯定是很糟糕的。”
高建彬笑著說道:“楊楊你倒是成長的很快,理解能力比以前高了很多,我在流星橋鎮擔任黨委書記的時候,體會出來的就是八個字,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這也是農業經濟和農村工作的基礎條件。我們國家是個糧食大國,以前的生產技術不夠科學,技術含量偏低。附加值小。所以農業人口還是以糧食作物為主要的依賴。人總是要吃飯的。”
然後說道:“可現在呢,隨著國家的綜合實力加強,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我們的糧食儲備達到了一個很恐怖的數字,不需要大家拼命的種糧食了,穀賤傷農就是這樣的道理,需求的小產出的多,價格自然會下滑。所以。我們的農業生產需要轉變觀念,與市場的需求相結合,找到了需求點,自然會發家致富,不是說種地就不能賺錢,而是你的思維跟得上市場的變化。”
接著說道:“這不是我們的農民群眾有問題,而是很多領導幹部自身有問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