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僅僅於此,堂堂左相若是把事情處置的如此簡單,又如何當得一朝宰執?

左相一向看不起武將,又怎麼會大發善心,替李如璋開脫。

所以,他此舉,還有另一層意思,那便是驅虎吞狼,為日後埋下伏筆。

既然,他李如璋率領的幽州軍,為帝君所倚仗,且又深為忌憚,那何不如藉此機會,借力打力?

一支軍隊太過強盛,在這些文臣看來,傷敵的同時,也容易傷己,所以必須要鉗制掌控。

左相心中已經盤算好了,

日後若對北虜開戰,便可以舉薦李如璋他們,直面北虜。

他李如璋既然能絞殺北虜那邊的孽龍,想來日後對陣北虜,定然也要奮不顧身。

讓幽州軍和北虜長此以往,廝殺不斷,消耗軍力,不就可以遏制幽州軍做大的可能?

若是日後幽州軍,真能將北虜打敗,那時也必定元氣大傷,屆時更利於朝廷掌握。

若是他李如璋不能和北虜抗衡,那他一個武人身份,卻不能建功立業,到那時朝廷同樣可以將他拿捏。

如此,不論是對帝君而言,或是對他左相而言,都算得上是皆大歡喜。

總之不能放任武將做大,不管能不能掃清外敵,尾大不掉,對內卻是風險極大。

將這些桀驁不馴的武將,儘可能的消磨鉗制,不正是他們這些文臣應該做的事?

正所謂,治國之道,首在制衡。

所以,在左相看來,一時榮辱得失,並不重要,棋有後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李如璋到底是小覷了左相,也可以說,他壓根沒把事情想得如此深奧。

他不會想到,一位朝廷肱骨,居然冒著國家傾覆的風險,也要防範武將。

這就像後世人們所說,知道他們很無恥,沒想到他們如此的無恥。

而且,李如璋現在將火藥槍的製作流程安排妥當以後,他便要和周澤商議地方州治事務,還要一起去巡視州郡,他將會很忙。

所以,他並沒有將心思過多的放在此事上面。

李如璋和周澤商議,

在原有的基礎上,改建鄉學、縣學、州學的條件,只要願意上學,人人都可以可以免費上學,教習、先生的費用由官府出資,

李如璋很早就有探查民政的想法,

奈何自從穿越過來,一直都是流離失所,首要目的先是為了保命,所以大多數精力一直都放在軍事上,

如今終於騰出了時間,正好可以四下走訪一番。

李如璋隨周澤四處巡視了各地州郡,尤其是田間地頭的播種情況,以及水利修建的成效。

民政是周澤的主場,每到一地,周澤都會如數家珍的介紹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山川地貌,記憶力非比尋常,

李如璋一度認為,周澤如果在曾經他那個時代,參加什麼最強大腦,一站到底這樣的節目,冠軍估計是十拿九穩。

根據李如璋的瞭解,古代時期,百姓一般是廣種薄收,一是作物本身,

古時候農作物產量有限,只能靠大面積種植以量取勝,量一多,管理的精力就有限,那就會疏於打理,莊稼疏於打理會怎麼樣?那便反過來繼續影響產量,產量降低不夠吃怎麼辦?

只能再增加播種面積,如此迴圈往復,就出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老百姓終日在田間地頭埋頭苦幹,最終收穫僅僅勉強果腹,前提還得是這一年風調雨順,而這僅僅是指糧食的本身問題,

另一個便是外界因素,外界因素則是更多,且更不可抗拒,比如各種苛捐雜稅,官府軍隊徵糧攤派,土豪劣紳的土地兼併,官商勾結的迫害,這些如果加再一起,便形成另一個黑暗的現象,一個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