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立國家,但法案只是法案,英國人的影響力太深,澳大利亞人依舊無法擺脫當小弟的命運。這才引起了一代代澳大利亞本土人的抗爭。
柯廷無疑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就連外長伊爾特這個當初澳大利亞最年輕的**官,也同樣在致力提高澳大利亞的國際地位,希望成為一個獨立外長。
“把我們的那個要求各州免收各種所得稅的法規宣佈出去吧,還有那些加大國家福利的政策!這個時候需要我們聯合起來,一起為我們自己的家園努力!”柯廷轉向身旁自己的得力助手本…奇夫利道,這些政策無疑可以籠絡更多人力量,順便還可以再踩親英派孟席斯等人幾腳。
這樣得利的是廣大的澳大利亞人,而從澳大利亞身上吸血的英國無疑利益受損。*
柯廷的強硬,以及倒向美國的一系列做法自然引起英國人的不滿。只要看看柯廷在44年去倫敦參加英聯邦首腦會議後爭取了一些更獨立的權力後,次年五十多歲的他就常規性的病逝,就知道政治這東西都會付出代價的。
49年趁著美國人在冷戰序幕的開始四處拉攏盟友之際,大英帝國再次推上了那個被柯廷趕下臺的親英派總理孟席斯上臺,才算維持住了日不落帝國的面子。
不得不承認,老牌英帝國的政治手段高超,二戰後一系列關於殖民地的政治事件,都有他們不甘寂寞的影子出現,努力維持著日不落帝國不倒架。
但是現在,他們面對著柯廷的強硬手段也沒有多少辦法。
丘吉爾已經暴跳如雷了,但柯廷依舊強硬的要把大部分部隊抽調回去。
“很遺憾,我的祖國現在正在危急之中,我們必須回去!”澳軍司令托馬斯…布萊梅的態度也是很強硬,他此時雖然擔任著駐中東地區英軍副總司令,但也是個被架空的位子,沒有太多發言權。
英軍在北非的一連串失利,讓經常被頂在前邊當炮灰的澳大利亞軍隊損失慘重,這已經讓布萊梅心中一肚子火氣了,此時哪裡還顧得上英軍的殷切挽留。大手一揮,待在北非和中東的第6、7、9三個師立即準備回程。
“難道你們就是這樣效忠帝國的?”中東地區英軍總司令奧金萊克急眼了,德國人攻克了亞歷山大港後,又繼續緊逼向埃及,澳大利亞一下子抽走三個師,更是雪上加霜,立即讓北非和中東有了一大塊空缺。
本來他就和丘吉爾不和,北非戰場的壞訊息不斷,已經讓倫敦那邊準備要追究他的責任了。眼下澳軍這麼一撤,恐怕接下來的戰事可能會出現更壞的訊息了。
在馬歇爾的命令下,跑到英軍各戰線考察的艾森豪威爾正在北非這邊,打算為不久美國的地中海和北非戰略提供參考意見。
此時他只是冷眼旁觀,英軍在中東和北非越是失利,就越容易讓美國勢力滲透進來。
隨著沙特、伊朗、伊拉克等地的石油開採,中東石油在二戰前已經惹動世人注意了,自然也逃不過美國大鱷們貪婪的視線。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性更是美國人不會放過的。但英國人卻一直死守著這裡的底線,不讓美國人插手進來。
即使接受美援,英國人也沒有打算讓美軍開進來。丘吉爾就曾私下裡說過,即使英倫三島淪陷,也不會放棄中東和北非。
窮小子出身的艾森豪威爾背後有人才會提拔的如此之快,自然也就瞭解美國國內的態度,樂見其成,不發一言。況且現在澳洲還是屬於大英帝國的領土,他也不適合發言。
“澳洲也是帝國的土地,我們同樣有守衛之職,況且那裡還有我們的家人!”托馬斯…布萊梅立即給了奧金萊克一個軟釘子。
日軍逼到了家園,軍隊中的那些官兵們早就沉不住氣了。留在英倫三島上的三個師沒有抽調已經是給了很大面子了。
當他們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