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途經澠池,親眼看到了新修的官道。\"鄭國讚歎道,

\"不得不說,貴國工匠的技藝著實精湛。這等路基,可保百年無虞。\"

呂不韋聽出他語氣中的讚歎不似作偽,態度也軟化了幾分。

\"先生見識廣博。不知此番到訪,所為何事?\"

\"說來慚愧。\"鄭國從懷中取出圖紙,

\"在下近年研究水利,設計了一套引水灌田的方案。原本想獻於韓國,可惜......\"

他故意嘆了口氣,欲言又止。

呂不韋心中一動,\"先生請說下去。\"

\"韓國財小力薄,根本無力實施如此大工程。\"鄭國搖頭,

\"反倒是貴國,有此氣魄,有此實力。所以在下才不遠千里而來。\"

呂不韋接過圖紙,仔細翻看。

只見上面詳細標註著渠道走向、水閘設計,處處顯示出精妙的構思。

\"此計若成,可使良田增加數十萬畝!\"鄭國補充道,\"而且這些新增農田大多在關中平原,正是貴國的核心區域。\"

呂不韋眼中精光閃動,\"此事重大,容我稟報陛下。先生且在驛館安歇,擇日面聖。\"

送走鄭國後,呂不韋立即入宮求見。

秦天正在檢視各地工程進度報告,聽說此事,也來了興趣。

\"此人可靠嗎?\"秦天問道。

\"臣已派人查過,此人確有水利專長,在汝南頗有聲望。\"呂不韋回答,\"而且他說的也有道理,韓國確實無力承擔這等工程。\"

\"傳他明日早朝面聖。\"秦天思索片刻後說道,\"朕倒要看看,這個鄭國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回到驛館,鄭國長出一口氣。

計劃的第一步,已經成功了。

次日清晨,鄭國著一襲素色長袍,立於殿中。

雖是第一次面聖,卻顯得從容不迫。

\"聽說你有治水良策?\"秦天坐於王座之上,目光如炬。

\"正是。\"鄭國從容答道,\"在下觀秦國地勢,發現一處絕佳的引水之地。若能修建水渠,可使數十萬畝良田得利。\"

說著,他展開圖紙,詳細講解起來。

\"此渠起於渭水上游,經關中平原,直通咸陽。沿途設水閘三十六處,支渠百餘道。\"

\"建成之後,不僅可灌溉農田,還能調節水量,防止水患。\"

秦天聽得認真,不時點頭。

\"此計確實不錯。\"秦天說道,\"但工程浩大,耗費必然驚人。你可曾考慮過這些?\"

\"回陛下,在下已有詳細計算。\"鄭國胸有成竹,

\"若以現有的工匠團隊為基礎,再加上各地民夫,三年可成。

雖然前期投入巨大,但建成後每年可增產糧食數十萬石,十年之內便可回本。\"

\"而且......\"鄭國話鋒一轉,

\"陛下已在全國推廣新式鐵器,又修建了官道。這些都為水利工程打下了基礎。

有了這些工具和交通便利,工程難度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