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嫁妝可謂極其豐厚的。

精緻的金銀裸子便裝了兩大箱子,作為日常使用。林如海更是將自己在老家姑蘇的一萬畝田莊地契全部劃入黛玉名下。

更有金銀古董字畫無數,僅僅是古董字畫便裝了二三十箱。

除了這些基本財物外,更有蘇錦、蜀錦、宋錦等等布匹、綢緞。

還有著諸多的首飾如髮釵、頭面、耳環、步搖等等。

光是林如海自己給黛玉準備的嫁妝,就足足有近百抬。

還有黛玉親母遺留給黛玉的嫁妝,以及尹皇后的添妝。

就連賈母也以外祖母的身份添了十抬的嫁妝。

之所以嫁妝如此之多,並不是單純的炫富。因為在此刻的觀念看來,為了確保女兒嫁入夫家後的地位,嫁妝是越高越好的。

從床榻日用、綾羅綢緞、針頭線腦,再到金銀牲畜、田契地契,甚至就連棺材都可以算在嫁妝範圍內。

算是孃家給女子撐腰,告訴所有人:我們家閨女從出嫁,到百年之後的嚼用都是她自己的東西。

我們家女兒不欠你們家任何東西,可別欺負我家閨女。

也正是因為準備的嫁妝太多,所以衍生了一個詞彙,十里紅妝。

相應的,男方的聘禮自然也要拿的出手才行。除了基本的財物之外,書籍傳承也被視為最上等的聘禮。

薛虹出身田畝之間,連寒門都算不上,手裡那十幾萬兩銀子,恐怕連黛玉嫁妝的零頭都不到。

但好在薛虹腦中還是有不少值錢的知識在的。

從去年開始,一有時間,薛虹便會開始撰寫一些書籍。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一共也就寫了那麼幾本:《九州天文地理總綱圖要》、《後勤》、《數術雜書》、《水利通古有考》、《古史記要總考》

這些書中,薛虹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便是最後一本。

在這本書裡,薛虹記錄了包括但不限於:歷朝歷代爆發民變的次數、總結了歷朝歷代滅亡的主要因素、必要因素。

囊括了從西周時期一直到現在為止,氣候變化對於王朝興衰的影響等等。甚至薛虹還根據自己知道的,附帶了破局的辦法。

其實薛虹這些書,無論哪一本拿出來,都是無價之寶。因為這些東西全部是不屬於這個時代的知識。

當然了,薛虹還是知道輕重的,客觀的歷史規律和馬哲之類的刻意避開,沒有寫上去。

可以說,這些書籍可以代表薛虹的大半傳承。除了一些不能在這個時代傳播,和不被這個時代人理解的知識外,薛虹腦子裡的知識總綱都在這了。

除了這些書籍之外,薛虹又按制準備了各樣聘禮。雖然比不得黛玉的嫁妝豐厚,但到底也不算失了體面。

六禮之中,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已過。

只剩下最後一項:親迎。

……

黃昏時分,賓客滿座,男女雙方親朋分宴而坐。

門口處,高拱、海瑞負責幫忙招呼著賓客。

而朱煇則是帶著陳辰在酒席間穿梭,但凡有一個敢在婚宴上鬧事兒的……哼哼!

對於華夏人來說,人生最大的事莫過於婚喪嫁娶。這樣的日子也是最能展現主家實力的時候。

薛家雖然親眷不多,但好在薛虹的人脈補足了面子。

太子殿下命府上官員前來送禮,甚至小世子也被安王殿下朱煇一併帶了過來。

忠順親王也命府上長史官送來白壁一對,以表祝賀。

更有禮部尚書黃錦、戶部尚書單守才、工部尚書李如圭、兵部侍郎孫承宗、吏部侍郎王華(王陽明父親)命人送來了賀禮。

又有一眾薛虹同榜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