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敞開接待,卻也不能讓他們吃不飽肚子。

其實,遠在最邊一桌就餐的黃一平心裡有數,廖書記這種擔心純屬多餘。因為他知道,自從昨天晚上得到關省長來陽西的確切訊息,黃一平連夜趕到陽西區委,就今天的會務與接待事宜,與區裡領導進行了精心研究並準備,上百人忙碌一夜未曾閤眼。尤其是供關省長食用的飯菜、水果、茶水,全部按照毛副處長提供的資訊,進行了專門準備。別看那六菜一湯皆是家常式樣,外觀上與農貿市場供應的無異,同普通百姓餐桌也無太大區別,其實,內在差別大著哪!光是一隻油炒青菜,原料由陽西一處種植基地提供,是專供上海五星賓館的特殊品種,就連油料也是關省長家日常用的某知名品牌葵花籽油。一盤炒雞丁,選的是是陽城特產三黃雞,每隻價格一百多元,且全部取的鮮嫩腿、翅肉。當然啦,那幾位外表平常的廚師,也都是從五星級賓館專門借來的特級大師。

中國式秘書3 第四章(13)

關省長挾起盤中幾樣菜分別品了品,當即在嘴裡弄出很大動靜,不時扭頭對廖志國誇獎道:“嗯,不錯,菜很新鮮,口味也不錯。可惜,在酒席桌上吃不到這樣可口的好菜喲!”

卜副省長也邊吃邊說:“是不錯,看來志國同志這兒就是與眾不同嘛。”

桌子上,汪秘書長和幾個部門負責人,頻頻向廖志國、秦眾擠眉弄眼,只聽有人嘆道:“唉,但願下次到了陽城,也能吃到這麼好的工作餐!”

大家吃得滿意,廖志國的一顆心就放了下來。

飯畢,短暫午休之後,關省長按計劃視察陽西區的萬頃良田。

這個萬頃良田工程,是在廖志國指導下搞的一個試點。當初,搞這個工程的初始動機,是響應省委省府農村現代化、城鄉一體化號召,想將分散居住、原始耕作的農戶集中起來,搬進由政府建設的居民點上來,實現農民洗腳進城、農田現代化耕作的目標。可是,由於中國農村在過去長達數千年時間裡,一直實行的是自由居住、散漫耕作的習慣,上述理念很難真正讓農民自覺接受並廣泛推行。可是,在區域性試點過程中,廖志國也有了一個新發現——農民每成功搬遷一戶到集中居住點,便可以騰出一畝多住宅地。而這騰出的住宅地,又不計算在受到控制的耕地範圍,可全部用來作為工業或建設用地。如此,假如真的能夠大範圍實施集中居住,騰出的土地將非常可觀,制約與困惑基層幹部多年的土地瓶頸,便會迎刃而解。當然,這個奧秘不可輕易與人言,即使對廣大被動員搬遷的農民,也只能告訴他們,政府此舉完全是為了改善其生活環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產出效率。從目前情況看,陽西區在萬頃良田上,實行現代種植與養殖的有機結合,規模化、集約化效應相當明顯,農民從中得到的實惠也不少。因此,全市才在這裡召開現場會,公開觀摩與推廣。

正是初春時節,麥苗開始返青,一望無際的廣袤田野披上一層嫩綠盛裝。農田邊緣,不時可以看到一些塑膠或鐵皮大棚,其中有的是養豬場、養雞場,有的則是反季節蔬菜。

許是好久沒有看到如此大面積成片農田了,關省長不禁心潮起伏,臉色如春。他一邊徒步察看,一邊聽廖志國介紹,並不時發問:“這麼大的土地空出來了,總共搬遷了多少農戶?他們願意搬到居住點嗎?”

“總共搬遷了一千多戶,全部是在自願的基礎上搬走,而且實現了零上訪、零強拆。”廖志國回答。

“農民搬遷後的收益從哪裡來呢?”關省長又問。

“有這樣幾個主要來源:一是土地承包、轉租出去的收益,現在農田實行了產業化經營,產值比過去成倍增長;二是青壯年勞動力,基本上都安排到工廠、公司、社群打工,每個月有固定收入;三是由政府財政補貼,對所有村民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