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如果沒有大格局,誰做皇帝都一樣(第2/3頁)
章節報錯
活生生的例子啊!
沒想到李自成攻下大明江山之後,竟然犯了跟他一樣的錯誤。
活該啊!
……
劉邦則笑眯眯的看著天幕上的李自成。
“啥也不是。”
“唉!”
“雖然闖王勇猛,可是,身邊好像也沒幾個謀士為他出謀劃策。
所以失敗也是註定的。”
“古之農民起義,就沒有人能真正成功的。”
“最接近成功的就屬他李自成了。”
“但凡有張良,蕭何在他身邊,那天下終究還是他的。”
……
【身處京城的老百姓,知道是吳三桂打敗了李自成。
要奉大明太子進京登基。】
【準備再當回大明的子民,卻不知道吳三桂早就投降了清軍。
在得知李自成撤離了京城之後,跟多爾袞當天晚上就到了京城,吳三桂南下去追李自成。】
【之後,京城的官員和老百姓,又是吹號,又是打鼓,準備迎接大明太子進城。】
【山呼萬歲之後大吃一驚,車上的不是大明太子。
而是穿著胡服留著辮子的滿人多爾袞。】
【還沒等官員和百姓們回過神來,就聽到清朝傳令兵大聲吆喝。
所有官民人等脫掉喪服,我大清攝政王進城。】
【然後多爾袞迎接順治入城,改朝換代完成。】
……
朱元璋的拳頭能攥出水來。
因為!
實在是亡的過於容易了。
即便是李自成當了皇帝,那也是漢家的天下。
李自成的騷操作他實在是沒看懂。
,!
最後讓滿人摘了桃子。
屬實讓他沒想到。
他這樣的操作千百年來從來沒有遇見過。
也正說明了一個問題。
李自成他就沒有做皇帝的想法。
他當初起兵只是為了能有一口飯吃。
所以導致他的登基班底還沒有湊齊,然後大明就滅亡了。
“歷史就是這樣,你沒有辦法改寫,只能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縫縫補補。
希望能透過初代皇帝的政策延續,還要寄希望於兒孫們能貫徹執行下去。”
“否則!”
“不管多好的政策,走到後來,還是會敗在天災人禍面前。”
……
【那明朝為什麼會滅亡呢,這是多少年來所有人都在討論的問題。】
【崇禎皇帝也算勵精圖治,為什麼還是走到了這一步呢?】
【只能說明朝已經從根子上爛完了。】
【我們現在只能假設李自成如果不做這麼多動作,
吳三桂沒有投降清軍,大家聯合起來抗擊清軍。
過個幾年,李自成慢慢坐穩了江山,全國人民擰成一股繩。
清軍根本沒機會入關。】
【也許這25史的草稿,根本就不是《清史稿》,而是大順史。】
【總的說起來,李自成的心態是賊寇心態,根本沒有改朝換代的概念。】
【完全不懂得理論建設的重要性。】
……
看到這裡影片結束了。
蘇陽也不免唏噓感嘆。
歷史沒有假設。
或許過去發生的歷史就是歷史必須該發生的事情。
不管是滿人,還是漢人,終究還是華夏民族。
肉還是爛在了鍋裡。
只不過我們後來看大清朝對於涉外事務上的失誤,給他戴了一頂閉關鎖國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