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是就事論事而已。
韓暮笑道:“此事該問王大人,王大人其實比誰都明白。”
王猛終於知道這個二十歲的弱冠少年為何能年紀輕輕位居高位,為何晉國皇帝會放心的派他來出使,此人年紀不大但老成練達,初來時大殿之故意裝著一副二愣子的樣子,讓眾人對他輕視,從而假痴賣乖暗中連大秦用兵之事都打探的一清二楚,以姜文之能想看住他,那簡直是一隻羊想看住一隻老虎,實在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耳。
此時連自己和苻融之間微妙的一絲情緒都掌握無疑,此子真是深不可測。
王猛笑道:“陽平公既然問計於貴使,還是貴使來回答。”
苻融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剛剛犯了個低階錯誤,忙轉頭朝王猛投以歉疚的一笑,王猛微笑以對,這個小插曲就算是過去了,苻融心中感激韓暮的暗示,不知從何時起,他和王猛對這個少年的看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韓暮不再推辭,侃侃而談道:“其實很簡單,貴國周邊群敵環伺,最大的敵人是那個?”
苻融囁嚅不答,韓暮笑道:“陽平公仁厚之人不便開口,我便替您答了,貴國心目中最大的敵人便是我大晉,恐怕在座的心裡都是這麼想的,除開我大晉之外,其他諸強哪怕聯手攻之,我想王大人也不放在眼裡,故而,秦國要想確保社稷安穩無虞,只有一個辦法。”
苻融道:“請貴使明示。”
………【第二九四章 訂約】………
韓暮挑了挑眉毛道:“與我大晉和平共處,方為策,然則貴國可得喘息之機平仇池、代、拒西涼、吐谷渾使之臣服,並可騰出手來將燕國餘孽一舉剷除之;如此這般貴國方算是江山坐穩,社稷暫定,到那時秦晉之間或有一戰,也許那已經不是你我在座諸人所考慮的事情了…
王猛、苻融、姜文等人默然不語,心中深以為然,只是這小使為何如此熱心,獻策於秦,秦國強大難道對晉國不是一個最大的威脅嗎。
苻融終忍不住問道:“貴使說的有道理,似乎目前時局只能如此,本人不解的是,貴使不怕我秦國強盛之後揮師南進麼?”
韓暮微笑道:“我大晉立國已久,貴國皇還在為立足飽腹之地犯愁之時,先皇便已經創下不世基業;大晉立國數十年只有其存在的道理,若光憑一言就可滅之,豈非人人都能得天下麼?兩國好則百姓安居,世態平和則兩國共榮;我們愛好和平,然若有虎狼之輩膽敢犯我,大晉數十萬將士,數千萬子民豈肯引頸就戮,倒時候咱們真刀真槍戰場見,總比此刻暗地裡耍陰招,使壞水來的光明正大;陽平公以為然否?”
苻融為他氣勢所迫,臉現出一絲尷尬之色,對於此次進兵晉國,他也頗有微詞,但皇兄亡晉之心不死,王猛都沒勸住,何況是他。
王猛哈哈大笑起身道:“貴使快人快語,深得老夫之心,這樣,此次商談便到此時;我們可共立公文,請秘監擬定條文,待我呈報皇批准之後,便可訂立條約。”
當下秘監兩名侍郎鋪開大紙,韓暮和王猛你一言我一語互為補充,商榷措詞,訂立了兩國互不侵犯條約,條約正文如下:
大秦帝國與大晉帝國兩國為避免生靈塗炭萬戶悲歌之局,本著和平平等,共同繁榮之宗旨訂立以下互不侵犯條約,並誓言共同遵守,皇天后土為證。
一、兩國自本條約訂立之日起休戰,雙方軍隊恪守本國邊界,不可逾越,若有逾越國界之事,當違約論處,殲滅勿論;違約國不得以此事問罪於他國,並派使節前往致歉。
二、兩**隊之間當保持克制原則,萬事以磋商為重,不得私自用兵,雙方鴻臚寺保持常態接觸,對突之事進行斡旋商討,一國不得以蠻橫理由強加於另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