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兩人忙起身,從親衛手中拿過信箋就讀起來。
這次小李相公的信中倒是寫了不少東西;包括蘇定方即將到來的路線和目標;以及他讓任雅相和王玄策接下來要做的一些事。
王玄策看完後不由皺起眉頭,“相公;李相公的意思,難道是讓我們甕中捉鱉不成?”
任雅相也一臉不解的神色,半晌才道:“就按他的計劃行事吧……”
王玄策聞言,便也不多說什麼;就按任雅相之令下去安排。
遠在長安的吳詡已經收到了李三郎接下來進攻吐蕃的一封詳細作戰方案,她看完後也不由暗暗叫絕。
早在當年李三郎出使吐蕃的時候;邏些城就已經安下大唐的細作,也就是這麼巧,這次噶爾欽陵離開邏些城之前,留給他弟弟的親信裡,有一個正是李三郎當年留下的人。
此人的地位還不算低,手上竟有邏些城三分之一的兵權。
噶爾欽陵一離開邏些城,李三郎就得到了訊息,也就知道了邏些城的防務問題。
現在,這無間道兄弟又得到恩相的密令,讓他在羅謝城裡傳揚蘇定方大將軍的兇殘勇猛,最好是能引起邏些城上下的恐慌……
那人照著做了之後,邏些城的那些貴族們果然就聞蘇定方色變,現在一聽蘇定方帶著唐軍殺向邏些城,一個個都嚇得面如土色。
這也就有了之後芒松芒贊大怒之下,領兵主動出擊的事了!
當然,芒松芒贊也不是蠢蛋,他也是聽說過蘇定方這大煞神的一些事蹟的,只不過想著那蘇定方客地作戰,必定不是吐蕃勇士的對手!
尤其是當打探唐軍進攻情況的探子回報表示蘇定方最多帶了一萬人而已,芒松芒贊頓時放下心頭大石。
邏些城現在約有七八萬兵馬,其中屬於噶爾家族直接控制的約有三萬人,芒松芒讚的嫡系約有兩萬,其他的都是各貴族的屬下兵馬。
芒松芒贊對蘇定方也不敢託大,一口氣帶走了邏些城五萬人馬,其中包括政贊藏頓手下的兩萬人和自己的嫡系一萬人。
芒松芒贊似乎對政贊藏頓留守邏些城不怎麼放心,堅持把他也一起帶上去迎擊唐軍。
這樣一來,邏些城中就剩下噶爾家的一萬人,芒松芒讚的一萬人和其他各部零零碎碎的一萬人兵馬共同守城……
這個安排看起來是互相牽制的局面,可事實上卻是對噶爾家的勢力進行了很大的壓制。有不少不滿祿東讚的貴族都開始暗暗打起小算盤了……
就在芒松芒贊離開邏些城不過五天時間,留守邏些城的祿東贊小兒子贊輾恭頓就遭到了不明人士的刺殺……
邏些城裡各部的首領都被噶爾家列入重點懷疑物件,連那些首領之間都互相猜忌起來。
意思,邏些城內頗有些風聲鶴唳,每一個部族首領一面飛快的跑去看望重傷未醒的贊輾恭頓,拼命洗把自己,一面禍水東移嫁禍一下跟自己部族不對付的其他部族。
噶爾家一時也查不出到底是什麼人動的手,就想抓出幾個噶爾家的政敵,來個殺雞儆猴。
這下可痛了大簍子了,以往眾人都是忌憚噶爾家的兵權,而不敢輕舉妄動,現在祿東贊、噶爾欽陵和政贊藏頓這三個領軍人物都不在,噶爾家的精英人馬也只剩不到五千人,怕他們個鳥啊!
敢跟噶爾家當政敵的人顯然也不是好惹的,這些人要不是位高權重的大貴族、元老,就是皇親貴戚,原本就看祿東贊當大相獨攬朝政不大順眼。
祿東贊在時,他們頂多隱忍一下,也不跟對方撕破臉,現在祿東贊不在,噶爾家幾個小輩居然敢在他們頭上動土,簡直是反了天了!
於是,不等噶爾家的人先動手,那些不滿祿東讚的大佬們就先發制人跟贊輾恭頓手下的人幹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