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尋找造紙材料,上庸的人口安置(加更1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想要讓魚兒上鉤,那就要捨得打窩。
如果釣不上來魚,那就說明窩打得不夠多。
這些世家為虛名所累,所以劉諶很願意用虛名來釣他們上鉤。
如果一個《漢語字典》的題名不夠,劉諶還會考慮給這些人賞賜牌匾。
什麼忠良之家,賢德之門。
統統給他們搞上。
反正又花不了幾個錢。
能夠代表各個世家來成都編纂字典的人,必然是家族中的中堅人才。
甚至下一代的接班人也不是不可能。
而編纂字典這件事,加上那些字的釋義。
沒個五年八年的,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就算這些人的速度快,劉諶也有的是辦法讓他們慢下來。
到時候大漢都該實施第二個或者第三個三年計劃。
也早就已經開始對這些世家動手了。
在編纂字典的同時,又能把這些世家的中堅力量抓在手裡。
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譙周,劉諶是實打實的打算給他點名聲。
老人家為大漢,為自己付出了這麼多,給點好處怎麼了?
我劉諶可是個厚道人!
譙周的回答同樣也沒有出乎劉諶的預料。
就連《百家姓》上都想跟在自己後面的人,又怎麼可能拒絕《漢語字典》這種更好的東西呢。
“好,既然譙卿已經答應。”
“朕不日便會發出詔令,召集蜀中各大家族前來成都編纂字典。”
“同時朕也會從朝中挑選一部分人來幫助你。”
“到時候譙卿也務必要做好保密工作!”
“臣遵旨!”
在敲定這件事之後。
劉諶還有另外一件事要做。
那就是如何弄來更多的紙張。
無論是《百家姓》還是《漢語字典》。
甚至是之後的所有書籍。
劉諶都不打算再用竹簡來記錄編纂了。
劉諶準備用紙張來書寫。
因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從來靠的都是生產力。
知識的傳播也是如此。
靠的是造紙術的日趨成熟。
讓底層的百姓逐漸開始能夠接觸到知識。
才有了後來科舉的出現。
而不是靠世家們的大發善心。
劉諶要做的就是把這件事往前推進幾步。
蔡倫的造紙術,雖然已經趨於成熟,但是在材料的選取上和後世的那些紙張材料相去甚遠。
所以無法大規模的推廣,這也導致到現在為止,紙張還是一種很昂貴的東西。
並且因為其容易損壞的原因。
在如今這個年代,跟竹簡的價效比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
劉諶雖然也不知道具體的紙張製造材料,但不妨礙劉諶知道大概的方向。
無非就是找一些含纖維量多的樹木來一點一點的試驗罷了。
只要找到合適的替代材料,紙張的產量就會大大提高。
知識的傳播也就會陡然加快。
至於紙張容易損壞,不易儲存的問題。
劉諶根本不就怕。
因為印刷術劉諶同樣也知道。
造紙術加印刷術,書籍就會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
只要書籍產的足夠快,損壞還是問題嗎?
所以劉諶在離開學堂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先去尋找製作紙張的材料。
這些材料包括但不限於各種樹木和富含纖維的草類。
國家機器的好處就在這裡,只要有一個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