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母親送茶點的宇文沫驟然聽見這話;手一抖險些打翻了東西。她迅速整理好了心緒;一面慶幸家中迭遭大變後;幾乎沒有再用幾個僕人;不用擔心有人看見自己聽壁角;一面卻是心中忐忑;不知道兄長會和母親怎麼商議她的婚事。

平心而論;她一丁點都不想嫁人。可是;她已經十八歲了;等到明年年末出孝後;眼看就要二十了;而且宇文家經此一事;即便還未一蹶不振;但門楣的重振還需要時間;這當口又有什麼門當戶對的人家願意娶宇文融的女兒?韋家興許願意;但前次父親遭貶後再遭流配;韋家何嘗有人站出來說過一句公道話;又或者庇護過她們母子幾人?這樣的門當戶對;她寧可不要

“大郎你說得固然不差;可我們離開長安轉眼已經有三年了;物是人非;你又對你舅舅他們有心結;既然韋氏不可;京兆世族之中;無非就是杜、薛、柳、元等等各家……”韋氏說到這裡;忍不住挑了挑眉道;“說起來;杜中書出自京兆杜氏;或者我來日手書一封去使人拜見京兆公;請他……”

“阿孃;照拂我們的是杜叔叔;並不是京兆杜氏。阿爺在的時候;括田括戶可不曾給過京兆杜氏幾分面子。”宇文審直截了當地揭破了這一點;見母親苦笑;儘管他當年也曾經崇拜過父親的大刀闊斧;但如今已經深刻體會到了父親得罪的人有多少。

他輕輕吸了一口氣;隨即上前挨著母親坐了下來:“阿孃;你還記不記得;上次杜叔叔出代州巡視各州的時候;從代州帶出來的;一共有兩個人?一個是西陘關旅帥;後來擢升代州軍兵馬使的段廣真;另一個是河東節度巡官;後來擢升河東節度掌書記的張興?前者如今還留在代州;但後者卻放棄了官職;隨著杜叔叔進了京。”

韋氏雖對這種外頭的人事不甚了了;但杜士儀重用的人她還是有些瞭解的。一聽到那個張興竟然肯放棄官職隨同杜士儀入京;她不禁為之動容;可沉吟了好一會兒;她最終喃喃說道:“可是;那個張興據說出身平民;甚至連寒素都稱不上……”

“阿孃;娶妻當娶賢;嫁夫也當嫁賢。我相信;杜叔叔重用的人;絕不會只有才能;品行應該也是首屈一指的。要知道;好容易熬到了河東節度掌書記;試校書郎;倘若留在河東;興許一州錄事參軍唾手可得;可他卻肯放棄。如今又不是魏晉;我宇文家也不是五姓七望那等索要鉅額聘資方才嫁女的虛有其表人家;何必在乎這些虛名?而且;阿孃可還記得如今的裴中丞是怎麼娶到現在那位韋夫人的?還不是因為韋使君沒有以貌取人;慧眼識珠;許嫁愛女”

可裴寬好歹還是南來吳裴子弟

韋氏雖如此想;卻已經被宇文審差不多說服了。然而;她還是沒有立刻答應:“茲事體大;下次送你的功課過去時;我請人設法打探打探;總不能是我們剃頭挑子一頭熱。再說;你妹妹畢竟還沒有除服。”

門外;偷聽了許久的宇文沫忍不住輕輕咬住了嘴唇。昔日王容和杜士儀的婚事曾經令兩京不少千金之女都為之驚歎殷羨;可那畢竟是絕無僅有的。而宇文家沒了從前能夠蔭庇子女的大樹;兄長的想法無疑很實際。早知道如此;她當初怎麼就沒有想到去看上一眼;好歹也得探明白;阿兄看中的人究竟長什麼樣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六百八十二章 千里歸來

平生第一次踏入東都洛陽這樣的繁華富庶之地;張興只覺得日子過得從未有過的充實。從前他在代州為河東節度掌書記;其實說到底;也相當於杜士儀的記室;而現在儘管官職是沒了;但他在河東掛了試校書郎銜之後;就不再是白身;再加上他根本不在乎這個;同樣的角色;他自然甘之如飴。而杜士儀自己的藏書之外;還有永豐裡崔宅的藏書可供閱覽抄錄;他簡直恨不得一天變成二十四個時辰。

然而;他也敏銳地發現;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