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這麼樣一來,混亂紛擾立時便安頓下來,變得井然有序。但朱元璋還是把的道的金銀財物,按功行賞,軍士們自然也歡喜的很。
如今的天下局勢,一個城鎮,經常易主,卻從未見過這麼有紀律的軍隊,不殺不擄,玉石太平路享有盛名的儒士李習、陶安等率領父老,迎接大軍。
劉劍心走在前面,與朱元璋並列。
那陶安見到兩人,眼珠四下亂轉,甚至不知誰是朱元璋。劉劍心笑道:“朱大哥,你可真受歡迎。”
朱元璋淡淡一笑。
陶安立時走到他身前,躬身行禮,道:“龍姿鳳質,非尋常人也,我輩總算有主了。”
朱元璋甚是喜歡,笑道:“不用多禮。”
安頓妥當,朱元璋叫上劉劍心,又將陶安、李習招去,討論時局,徵詢對平定天下的意見。
陶安率先開口:“放進四海鼎沸,豪傑並爭,攻城奪地,忽爭雄長。多數人的志向都在子女玉帛,圖一時之快,沒有撥亂救民安天下之心。明公率眾渡江,神武不殺,百姓心悅誠服。如此順天應人而興弔民伐罪之師,平定天下,不是難事。”
劉劍心笑道:“陶公說的話很有道理,朱大哥,你說是麼?”
劉劍心最讓人敬佩的不是他的修為,而是他的學習能力,這一點無論是武功修仙,還是軍事打仗,都從他身上顯露出來,這一兩個月來,他每日跟在朱元璋身邊,耳濡目染,又有心學習,雖然平日不說話,其實已掌握了不少技巧。
朱元璋笑道:“劉兄弟說有理,那自然有理。我下一步準備攻取金陵,你們覺得如何?”
陶安道:“金陵自古以來,都是帝王之都,龍蟠虎踞,形勝之地。長江天塹,進可攻退可守。若由此出兵,兵臨四方,則合往而不勝?”
劉劍心笑道:“朱大哥得如此人才,真是幸甚!”
眾人討論了一番,朱元璋見陶安思路敏捷,談吐高雅,便留他做了幕賓。
這一年,陶安才四十六歲,而與他一同而來的李習已經八十多歲了。
劉劍心見此時大事初定,便又想告辭,但朱元璋說道:“我攻下這太平城,太過簡單,只怕元軍轉眼便來奪取,你在我身邊,我才有信心。”
劉劍心無奈,只得留了下來。
朱元璋對太平無疑十分重視,改太平路為太平府,任命李習為知府,設了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任大元帥。這翼元帥府乃是城西元朝地方兵制,一翼便是一個萬戶府。
李善長為帥府都事,汪廣洋為帥府令史,潘庭堅為帥府教授,陶安、宋思顏等人為參幕府事,著令鄉下百姓為民兵,居民蓄積,悉數運入城中,以備長期固守。
三日之後,兵士來報,說元軍集合重兵,前來爭奪採石、太平。
朱元璋問何人來打。
報道:右丞阿魯灰、樞密副使絆住馬、中丞蠻子海牙等用大船截斷採石,封鎖了姑孰溪口。
朱元璋眉頭大皺,連忙傳呼各位儒士參謀,廳堂之中,聚集了二十多人,都是有名的儒士,通曉歷史兵法。
但都覺得元軍委實太過強大,如今朱元璋不禁不能東渡,便連回到和州的通道也已經被截斷,而後方山寨民兵元帥陳野先率領數萬地方水路勁旅攻打太平,更是心腹之患。
朱元璋親自登城指揮抵抗,劉劍心見密密麻麻的兵士不要命的攻城,忍不住飛掠而起,落在城下,一人橫掃,幾次三番將敵軍逼了回去。
眾將領第一次見他出手,卻能以一人之力,抵擋千百雄兵,不禁對他敬若神明,只要劉劍心往人群中一站,他們便士氣大漲,殺起敵來,奮不顧身,硬生生將戰力提升了一截。
敵人幾次攻擊,都不能破城,只得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