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久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說話的聲音也變得越來越低。
“支那政府在國內採取了嚴厲禁止鴉片的政策,我們在支那開設的‘宏濟善堂’和‘廣濟善堂’都被支那政府封掉了,而在緬甸和貨源也大大的減少,對支那的‘特殊商品貿易’已經在事實上停止。”另一位負責人說道,“我們的直接損失已經達到了六千萬元……”
“你們的意思。是問題並沒有出現在我們身上,是這樣嗎?”巖崎彌久厲聲說道。
“是的。”一位負責人大膽的說道,“我們能做的都已經做了,但是您應該知道。支那商品的競爭力越來越強,不光是我們的業績下降,其它的公司也和我們一樣。”
“‘特殊商品’的貨源出了問題,難道也是支那人弄的嗎?”巖崎彌久喝問道。
“是的。”一位專門負責在支那的“特殊商品”銷售的負責人說道,“據我們在緬甸的線人報告,支那境內經常有匪幫越境襲擊緬甸境內的罌粟產地,導致當地大量減產。因而造成貨源嚴重不足,價格也異常昂貴……”
“匪幫?”巖崎彌久先是一愣。但他馬上便明白了過來。
“據稱這些匪幫武器先進,戰鬥力很強。甚至當地的英軍都難以匹敵,我們的人認為。很可能是支那軍隊的正規部隊化裝採取的行動……”一位負責人說出了巖崎彌久心裡的想法。
“好了,我都知道了,你們走吧。”巖崎彌久揮了揮手,幾位負責人如臨大赦般的鞠了一躬,紛紛退了下去。
當屋子裡只剩下了巖崎彌久一個人的時候,他來到牆壁前,緊緊的盯著牆上“三菱”的創始人巖崎彌太郎的巨幅畫像,一雙拳頭握得緊緊的,似乎是想要從先輩的身上獲取力量。
“可惡的支那!真應該讓大炮的聲音在這片土地上重新響起來!”…;
此時屋子裡如果有不明真相的人聽到巖崎彌久的這句話,也許會感到吃驚,但如果是瞭解“三菱”歷史的人,則絲毫不會奇怪。
事實上,業內人士都知道,“三菱”是支援日本帝國進行對外侵略戰爭的最大軍火供應商。這個擁有悠久歷史的財團現在依舊在日本政經兩界發揮著重要影響,控制著日本軍工生產訂貨的大量份額。
“三菱”的締造者就是巖崎彌太郎。早在明治維新開始的時候,巖崎彌太郎便在東京和一幫朋友成立了“三菱商會”。當時,“三菱”是日本眾多中小財團中並不起眼的一家,但神通廣大的巖崎彌太郎利用和明治政府的關係,很快讓“三菱”發展了起來。
當時明治政府內部權力鬥爭激烈,巖崎彌太郎支援大久保利通一派。大久保利通當上首相後,“三菱”的好日子就來了。1874年,日本決定出兵中國臺灣,巖崎彌太郎積極向內務大臣請示承攬軍需輸送工作。內務大臣知道巖崎是首相的紅人,便表示同意。“三菱”藉此一躍成為日本的“海上霸主”。而另一家海運公司“三井物產”不得不請求租用“三菱”的船隻,並願一年付70萬元的租賃費。但巖崎彌太郎為壓倒競爭對手,斷然拒絕。
遭到拒絕的“三井物產”糾合敵視“三菱”的地方船主、批發商、貨主,企圖與之對抗。起先,“三菱”並未將對手放在眼裡,但是1878年大久保利通被刺,支援對手的政治力量上臺,“三菱”的冬天便到來了。
日本新政府於1882年10月與“三井”一同成立了“共同運輸公司”,與“三菱”打起了商戰。為了取悅客戶,搶先到達目的地,兩家公司在海上展開長跑比賽。最終,還是巖崎彌太郎技高一籌。1884年,巖崎彌太郎收購了“共同運輸公司”50%的股份,但就在同一年,因為長期勞累,巖崎彌太郎患胃癌去世。
彌太郎的弟弟巖崎彌之助繼承了他的位置。“共同運輸公司”乘巖崎彌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