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戰。整個工人階級和大部分自由黨人反對參戰。特拉法加廣場上的群眾集會要求英國宣佈中立。在聲勢浩大的和平運動的壓力下,英國外交大臣格雷向德國駐英大使說,英國同俄法兩國沒有任何同盟關係,不受任何義務約束,並一再申明英國的態度是“盡一切可能防止在大國之間發生戰爭。”

7月5日,奧匈帝國駐德大使卓基夷奉命把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的親筆信呈交給威廉二世。信上說:奧皇儲遇刺,“是俄國和塞爾維亞大斯拉夫主義者直接鼓動的結果;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三國同盟,分裂我的帝國。……如果我們容許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就意味著我的朝廷和我的領土將長期遭受危險。……最近在波斯尼亞的可怕的事件發生以後,你一定也認為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之間的敵對關係想要求得友好的解決已是不可能的了;只要貝爾格萊德這種罪惡的煽動根源不受到懲罰,則所有歐洲君主國家的和平政策將受到威脅。”信中所謂懲罰塞爾維亞,就是發動對塞爾維亞的戰爭。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懇求威廉二世表態支援他的戰爭行動。

7月5日和7月6日,威廉二世接連召集高階將領和政府大臣,在波茨坦宮舉行會議。他把可能發生戰爭的資訊告訴自己的臣子們。將軍們回答皇帝說,一切戰爭準備已經就緒。總參謀部的軍需部長報告皇帝說:“在這次覲見後,我就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做了。動員計劃已在1914年3月31日完成。軍隊和往常一樣,都已做好準備。”由此可見,德國的戰爭準備早就已經完成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德皇威廉二世下達了準備戰爭的命令。

7月20日,法國總統雷蒙?普恩加萊和總理勒內?維維亞尼訪問俄國。兩國相互保證,一旦對德國開戰,兩國一定履行自己作為盟國的義務。俄法在兩國會談公報中以及在公開的外交場合,都一再強調兩國“珍貴的友誼”,大肆渲染“親如兄弟的海陸軍力量”,並互相表示要“忠誠不懈地與它的盟邦合作”。兩國首腦會談期間,俄國政府在彼得堡冬宮舉行了招待宴會。席間,雷蒙?普恩加萊特地同奧匈大使交談,要大使轉告奧匈帝國政府“應當特別慎重”處理對塞爾維亞的關係。他強調說:“塞爾維亞在俄國人民中間是很親密的朋友,而俄國又有盟邦法國,在這個問題上真不知有多少可怕的糾紛。”

7月23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政府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塞爾維亞政府滿足奧匈帝國的以下要求:查封任何引起對奧匈帝國皇室憎恨和藐視的刊物;馬上取締民族自衛組織,並取締其他作反奧匈帝國宣傳的組織;即時從教育團體及教學方法中,刪除任何會或可能會煽動反奧匈帝國之宣傳的教學內容;革除軍部或行政部中被指進行反奧匈帝國之宣傳的官員,而此等官員的名單由奧匈政府提供;接受與奧匈帝國政府有關部門合作,在塞爾維亞鎮壓企圖顛覆奧匈帝國領土完整的活動;在奧匈帝國政府指定的有關部門之協助與指示下,採取法律行動,懲罰策劃或執行6月28日之刺殺事件,而1914年於塞爾維亞領土的人士;即時逮捕奧匈帝國初步調查所顯示的兩名被點名人士;保持合作,以有效措施遏制其境內的軍火走私;向奧匈解釋對其懷有敵意、在塞爾維亞境內或境外的塞爾維亞高階官員之言論;馬上採取以上措施,並告知奧匈帝國。

對於奧匈帝國提出的最後通牒,塞爾維亞除了第四條和第五條之外,都願意接受。但是,這顯然不是奧匈帝國想要的結果。

奧匈發出最後通牒之後,俄國通知奧匈帝國,攻擊塞爾維亞會引起俄國的總動員,並表示俄國不容許奧匈帝國打垮塞爾維亞,成為巴爾幹半島的霸主。7月26日,英國外交大臣格雷提議德、英、法、意四國調停奧、塞之間的不和。但英國在暗中極力慫恿法俄對德奧作戰,並保證給予支援,這就給法俄兩國壯了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