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到1939年為止,共有51個師團,其中三個裝甲師,其他都是步兵師。日本的師團人數平均為25000人,比歐美以及中國的師更大。但是武器裝備較為落後,20年代經濟危機時沒有錢升級換代,長期都以1905年定型的38式野炮和1908年定型的41式山炮為陸軍主要制式火炮。十年發展期間才陸續添置了一些新式火炮,編組為獨立的炮兵聯隊,在戰時加強給主要作戰方向的部隊。

日本海軍重點強化了航空力量和水下力量,以彌補水面艦艇對於美國海軍的劣勢。到1939年為止,日本共擁有14艘航空母艦母(其中10艘大型航母,4艘輕型航母),70艘潛艇,另外新建了“大和”級超級戰列艦,作為聯合艦隊的旗艦。在這些年間,日本還建造了大量的巡洋艦和驅逐艦,以及很多運輸船和油輪,使日本的海運能力大幅提升。日本人的思路是,在戰爭時期,運輸船可以被改造成武裝商船和輔助巡洋艦、護航航空母艦,強化海軍的護航作戰能力,雖然無法與美國相比,但多少可以減輕聯合艦隊的壓力。…;

由於重視航空技術發展,到1939年為止,日本海軍航空兵大量裝備了世界最先進的“烈風”式艦載戰鬥機,陸軍也裝備了“飛燕”式戰鬥機。“飛燕”式戰鬥機擁有優異的水平機動能力,與“烈風”式戰鬥機優異的垂直機動能力剛好形成互補。為了增強“飛燕”的戰力,航空本部責成相關工廠繼續研發更大功率的發動機,提供給“飛燕”裝備。

國際形勢方面,日本也迎來了“左右逢源”的好時候。由於日本後來追隨國際聯盟各國承認了蘇聯,日蘇關係開始穩步發展,雙方甚至開始交易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令日本人感到高興的是,日本還從蘇聯獲得了大量的石油。為了對抗中美同盟,日本進一步密切了日蘇經濟關係,用蘇聯急需的武器裝備(例如海軍除裝的96式艦載戰鬥機)換取蘇聯國內的豐富資源。同時日本還和德國進一步發展了合作關係,日本增加了對德國的商品出口,換取日本缺乏的精密機床。

在日本有意接近蘇德的同時,蘇德也為了拉住日本而使出了渾身解數,德國慷慨地向日本提供了88毫米高射炮的圖紙,蘇聯則提供了坦克發動機的樣品,日本由互開始研發裝備88毫米坦克炮的重型坦克,計劃兩年內拿出樣車,按照估算,在太平洋戰場上不會有任何坦克足以匹敵。不過到目前為止,日本坦克仍以97式為主,裝備75毫米炮的“三式中坦”還在研發中,幸好除了中國之外,美英法三國在亞洲都沒有強大的坦克部隊,中國龐大的坦克部隊又要分散對付蘇聯的機械化軍團,因而不至於對日本構成嚴重威脅。

現在的日本,已經變得空前強大,遠超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

但石原莞爾知道,現在的日本,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危險。

從歷史上來看,日本一直處於中國、蘇聯和歐美等西方列強的包圍之中,這一情況直到現在,仍然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而日本想要打破包圍,就必然要透過一場戰爭來改變!

改變命運的決戰!

“在想什麼呢?石原君?”一個聲音在身後響起,打斷了石原莞爾的思緒。

“噢,原來是遷政信君。”石原莞爾回過身來,看到了遷政信,不由得點了點頭。

“石原君在想什麼?”遷政信又問道。

“我在想,在未來的戰爭中,日本是應該先打支那,還是先打米國。”石原莞爾答道。

“我記得我們不止一次的討論過這個問題。”遷政信聽了石原莞爾的回答,大聲笑了起來,“看來這個問題困擾石原君實在是太久了。”

“你怎麼看?”石原莞爾笑了笑,問道。

“我當然還是堅持我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