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2(第2/2頁)
章節報錯
先要知道,高明是為什麼要改編這篇戲文?為了將一個人憎狗嫌的負心漢拉出泥沼?”
眾人已沒有打啞謎的時間,井石屏直接問道:“為什麼?”
玉求瑕:“他是為了把、自、己、拉、出、來!”
“在《琵琶記》出現前,當時民間最流行的戲文就是婚變劇、負心漢,原因是當時很多下層的讀書人,經過科舉考試以後,飛黃騰達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也就出現了許許多多類似的故事。所以讀書人,在當時的民間風評不佳,甚至有可能跟普通百姓處在一個對立面。”
“在這種情況下,高明寫下了《琵琶記》,選取了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天打五雷轟的負心漢角色——蔡伯喈——寫下了這麼一個圍繞‘三不從’展開的故事。”
“高明最終給了《琵琶記》一個相對圓滿的結局,即牛小姐善解人意,讓蔡伯喈與趙五娘夫妻團聚,最後兩女共侍一夫,牛丞相也回心轉意,同意蔡伯喈攜兩位妻子回家鄉守墓。”
“可這個結局真實嗎?當然不,能達成這個結局,靠的是趙五娘抱著琵琶苦尋,靠的是牛小姐的寬宏大量,靠的是牛丞相的最後妥協,跟蔡伯喈本人幾乎沒有什麼關係。”
“蔡伯喈是個完全沒有主觀能動性的主角,他的一生被‘三不從’生生框死其中,他曾經提出過自己的願望——侍奉雙親,夫妻白頭,可最後的結局,是他想要的嗎?”
“蔡伯喈想辭試、想辭婚、想辭官,他也提出了他的要求,但是一旦碰壁他就妥協,絕不會以死相爭。他用一種苟且的方式去接受現存的制度,忍辱負重、忍氣吞聲,而這種方式造就了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就是一種行為和思想上的割裂,在行為上他一直在妥協,而思想上他充滿自責愧疚,他是無法解脫的。雖然最後他擁有了一個看似圓滿的結局,但真的是這樣嗎?他真正的結局是什麼?”
“是父母雙亡,是與髮妻‘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誓言也成空談。他獲得了榮華富貴,可最初的誓願一個也沒有實現,並且終生遭受良心的譴責與拷問。”
“就這樣,高明把蔡伯喈這個形象從一個十惡不赦的負心漢扭轉成了今天這個可悲可憐的樣子……他是為了洗白蔡伯喈嗎?當然不是!他是在發出屬於高明自己的吶喊!”
“我一直在想……我為什麼既找不到蔡伯喈,也找不到趙五娘。”玉求瑕的眼睛亮得像盞燈,“因為這裡本來就沒有蔡伯喈或者趙五娘,這個劇本的主角,並不在這個劇本里。”
“《琵琶記》根本就不是在寫蔡伯喈和趙五娘,而是在寫高明自己!”
無腳鳥20
元觀君睜大眼睛, 喃喃道:“主角是高明,那高明又在哪裡?”
她順著玉求瑕和方思弄的目光看去,看到了桌上的梅花瓣。
“梅花?”
“你之前有提到過, ‘病梅’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