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號機尾再調一下……”

“趕緊來人,把這裡清一清……”

“馬上開播了,千萬不要出錯……”

不同於第一現場與演播大廳的緊張。

節目嘉賓所在的等候室內一片和諧,早已趕到的嘉賓們因為昨天的相處,已經算是熟悉了。

起碼接觸起來沒有昨日那般的疏遠。

“梅老師,您在忙著寫新書嗎?大概什麼時候能出版?能不能先透漏點內部訊息?”陳菲小姑娘湊到梅謙面前,滿懷期待地問道。

梅謙默然,如果都是昨晚那狀態,怕是遙遙無期,出版社最近的宣傳白做了。

“嗯,新書進展順利,不過字數比較多,目前才剛剛開始。”他敷衍道。

等陳菲有些失望地走遠,蘇立群卻笑起來,打量著梅謙的臉色,語重心長地道:“老弟黑眼圈這麼重,要注意節制啊。”還挑了挑眉,露出男人都懂的表情。

梅謙斜睨著他,嗤道:“我們寫小說的,到晚上才有靈感,昨晚碼字到後半夜沒睡好,跟您的腰疼可不一樣。”

蘇立群還想再貧幾句,這時有場記走過來,拍手道:“各位老師,馬上開播了,請做好出場準備。”

眾人紛紛打起精神,按照先前商量好的順序排好了隊。qqnew

隨著前臺主持人的介紹,嘉賓們一個個閃亮登場,每一位出現,都引來現場觀眾的呼聲。

而坐著電動輪椅的梅謙和蘇立群聯袂出現,現場更是幾乎沸騰了起來……

考古直播,顧名思義,重點還要放在對考古行動的直播上。

考古工作畢竟與盜墓的“單純獲取”不同,現場發掘僅僅是開始的第一步,後續還有整理,撰寫報告和研究等一些列工作,甚至可以說,後面的步驟才更為關鍵。這些在直播中,往往是無法體現的。

就算前期的發掘,也並非如人們想象中那樣轟轟烈烈,而是一個系統提取多方面資訊的過程,取樣分析,現場研究,這都是非常細緻的工作。也就導致了,絕大多數時間,內容會顯得無趣枯燥,可視性差。

而夏都電視臺之所以有信心將其打造一款影響力巨大的節目,追根究底,就是源於此次考古行動的特殊上。

古墓位於夏都最中心近五十多米深的地下,若不是地陷,就算上面再挖兩層地鐵,都不會被人發現。

唯一的入口便是地鐵豎井地步突然出現的深坑。

坑口直通古墓甬道,想要擴寬,卻是千難萬難。

更無法像其他考古行動那般動用大量人力由上而下一層層去慢慢發掘。

於是,在廣大吃瓜群眾的眼中,這支十幾人的考古隊伍進入其中,倒與影視小說中的盜墓或探險行動類似。

人們出於對未知事物本能的好奇,自然覺得分外刺激。

當然,現場取樣的工作未必所有人都會喜歡看,這就要靠演播廳內的嘉賓團了。

此刻,前方記者,也就是夏都電視臺另一個臺柱子周玉澤,正指著地上一個綠色的棍狀物進行解說。

“觀眾朋友們,這就是在墓道中發現的青銅箭頭,雖然鏽跡嚴重,但是……”他口才確實不錯,應該也提前做足準備的。

臉上的防毒面罩似乎絲毫沒有妨礙他的工作。介紹完了箭頭的大概形狀後,又描述了自己親身參與考古的激動心情,抒發了一段感想。

再從幽暗環境一直侃到兩側牆壁的顏色,連考古專家們為了記錄和探測所做的每一個步驟,他都要問一問。

隨著隊伍的推進,甬道兩側開始出現彩雲條紋,且地面上也不是之前那般“乾淨”,散落著不少綠色的箭頭狀物品,牆邊還七零八落擺放著或完整或破碎的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