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改變歷史的不奴族的會議(第2/3頁)
章節報錯
分之一。
而且鋼鐵的輪軸,比木頭更耐用,能夠長時間使用。
最好的訊息是,俘虜的羅馬工匠里居然有人懂的製造琉璃,雖然顏色還並不純粹,但是有顏色的玻璃,總比沒有玻璃強!
玻璃工業開始進入不奴族工業體系。
商業會議,決定擴大香料的種植,玉石的開採,皮革材料的加工業,以及袁華甚至開始向大漢銷售鐵皮罐子裝的奶粉,他用的方法是成吉思汗蒙古大軍西征時用過的,其實遊牧民族都會製作,只是從未商業化。
同時,對於阿蘭,貴霜和帕提亞的銷售也再次放大,鐵工具,麻布,棉布,陶器的銷售非常好,向他們換回香料,各種皮料和農產品。
軍事會議,第一次提出了專業軍隊的概念,軍隊開始職業化。
同時城鎮的軍事訓練,還是每個星期要進行一次,要了解軍事口令和陣型,作為後備兵源。
教育,將開始大規模造紙和雕版印刷。課程以《篝火邊的故事》開始教育,其後是《紅軍萬里長征》,第一本涵蓋大量科學和技術的概念,第二本是討論社會制度和民族奮鬥的浩大敘事故事。而且這兩個是故事,一節課講一個回合,大人們和孩子們都很喜歡,捨不得下課,都要求多講一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建設,以道路為主,從伊犁到黑海城,將由每個沿途的驛站村莊負責建造五十里。
袁華的要求是夯土爐渣路面,村莊每年修建二十里,不奴族將負責提供建造費用,可以用村莊所需的商品來支付費用,馬匹,牛羊,鐵器,陶器,茶葉,糧食,大車,只要是不奴族有的商品,都可以用來支付建造道路的費用。
他用鋼鐵大車為標準,凡夯土五里,就提供一臺四馬鋼鐵框架大車。村莊可以自用,也可以銷售。
袁華真的沒想到,各個鄉村對帶有彈簧的,四馬鋼鐵框架大車到底有多麼喜愛,這簡直就是這個時代的重卡。
沿著草原的各個部落全部都瘋了,有些村莊直接開出十里地換一臺,沿途的部落也搶著幹。沿著這條貿易之路,沿途的男女老少全部參與建造,速度之快無與倫比,沿途的村莊居然開始靠修路賺錢。。。
而大車作為支付條件,也無形為貿易增加了巨大的運量。有些部落甚至將大車,馬匹和人員再租給驛站,收取租金,換取各種物品。。。再次加速貿易的進行。
最後,各個大城市的大車工坊居然需要三班倒,才能滿足草原的需要,道路居然在公元一一四年全部建成,這讓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這還帶來了一個新的產品銷售,大漢的商人再嘗試過不奴族的四馬大車以後,每次都從貿易裡拿出一部分利潤直接在不奴族購買大車,用於沿路貿易。
這個產品,後來居然成了不奴族的利潤最大的來源,這裡面有一個核心技術。。。彈簧。。。
這他娘,坐過有彈簧的大車,你還怎麼坐以前的大車。。。。
貴霜這一年,因為南方部落的叛亂,沒時間和不奴人打仗,還算老實。
帕提亞卻派出了使團,開始全面加大和不奴族的貿易,他們對不奴人的鐵器尤為關注,雙方簽訂了一份巨量的鐵料訂單。
帕提亞皇帝支付黃金和白銀,每年採購三百噸鐵料。
袁華看到這份合同時,感慨道,“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到目前為止最大的一筆國際貿易吧!”
同時,由於商路暢通,西域三十六國也透過這條商路開始了大量貿易,他們也看到了驛站,道路和大車帶來的好處。
西域三十六國和不奴族在公元一一四年,簽訂協議,他們支付各種特產,讓不奴族幫忙出資修建貫穿所有西域重要城鎮的道路和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