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常務皇上的一天

告別了李巖,從陰暗的角落裡走出來,施施然沒事人一樣的回府。府門前諸臣一起過來見禮。

站在臺階上,呂謀笑著道:“送禮求情走後門請託的,就請回吧。你們求我的,上面有皇上呢,中間有內閣諸老,我也做不了主,辦不了,咱們都別尷尬。但有國事政事的,就一起進來吧。”

被這麼直白的說明,一大半的官員,就訕訕的告退而去。

剩下的十幾個官員就跟著進來了。

大堂就坐,一個河道官員遞上了公文手本:“修繕海河,解決海河年年洪水氾濫的事,早在以前,錢同和老大人就納入了預算的。我們河道官員就緊急勘測,制定計劃和預算。

我們河道總督,將計劃預算遞到內閣,次輔說這件事,得等您回來,由您定奪裁量才能辦。

這不,您回來了,總督就差下官趕緊過來,詢問一下治理海河能不能進行,治理的銀子,什麼時候批下來。批下來,就要開工了,要不工程進展一半,就要農忙停工。夏季的一場大水,轉眼就前功盡棄啦。”

“你沒找戶部黃大人嗎?”

“找了,黃大人說,工程預算過大,需要王爺批覆簽字認可。所以,微臣就來王爺這裡請示了。”

呂謀就接了公文:“這個我收下,明日我進宮請示皇上,請皇上批覆。”

看著沒有達到目的的這個官員,失望的表情,呂謀似乎是隨口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皇上才是咱們真正的當家人。這小事,我跑跑腿,替父皇分憂一點可以,但大事上,還是需要皇上一錘定音的。但你放心,晚上我會仔細核算一下你的報告,然後給我的父皇提出中肯的意見,請父皇儘快給你個答覆。”

聽到這樣的解釋,這個官員才滿意退出。

剛剛處理了河道事,又一個僧錄司的左正上前請示:“從山東來了幾個道士,請示在京師建設道觀,弘揚道教,不知道王爺許不許。”

現在精簡機構,原先宗教僧道二司和教坊司合併為一了。

拿著這份公文,呂謀道:“弘揚道教,這是好事。但我得派錦衣衛摸摸他們的底,可別是白蓮教冒充的,然後再給你批覆。”

白蓮教這個起於唐代的宗教,本來分身佛教,教人向善的。但發展發展著就跑偏了。

他們暗中傳教,主打的就是一個造反。

貪官汙吏橫行,他們要反;皇帝昏庸,他們要反;支援造反者當上了皇帝,然後再反這個自己支援上去的皇帝。

唐朝反唐朝,宋朝反宋朝,元更要反。然後明朝我這個支援上去的,你多了什麼,反。

清朝,那更得反啦,而且還一反到底,不死不休。

都到六十年代了,還反呢。最終國家吏治昌明,逐漸富強,沒了反的基礎,在派出大批軍隊取替,同時發動強大的思想教育功能,才算消聲滅跡。

整個白蓮教似乎就是為造反而生的。

尤其山東省是重災區,天啟四年,六年,崇禎四年,八年,十一年,都曾在山東造反過。

這幾個道士要是不查清楚了根底,萬一他們是白蓮教,這在京城要是傳教了,那是相當危險的。

聽到王爺這樣穩妥的安排,這位左正留下公文退去。

御馬監掌印太監,也跑過來遞上公文:“永王年紀漸漸長大,該出宮別居。按照新規,是要留京居住的,為此,該給永王事先建造府邸了。這是我們的規劃條陳,請定王閱覽。”

本來管理王爵是有兩個衙門,約束皇族的宗人府,負責服務的王府長史司。

現在,呂謀新政出臺了,臃腫龐大的王府長史司撤銷了,他的職能劃歸到了內宮的御馬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