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得管理好手下的水手讓他們劃。在國家事務上朕讓孫承宗孫先生主管軍務,保證沒有外來勢力侵害大明這條船,確保大明的外部穩固。在政務方面朕讓信王主持,加上眾多有經驗的能臣幫持,就能將大明管理得井井有條。治國首先要治吏,朕讓高大人及眾多的東林黨人管理都察院,保證官吏們不會以權謀私,這些就是在舊秩序打破後新秩序的形成。”
高攀龍說:“皇上此舉開始臣不理解,現在看來比以往的制度要好。”
天啟說:“朕的意思也是讓制度越來越好,為了政務院、軍務院、都察院不走錯路,朕成立了博學院和聖學院,博學院管具體事務上的輔助,聖學院管全域性方向上的把握,如此一來就能正常運轉了。但是這還不夠,現在的制度執行起來只能保證大多數人的利益,朕還要想辦法保證儘量多的人之利益,雖然這事很難但這是朕的責任朕別無選擇。”
見劉宗周等三人都看著自己不說話,天啟對劉宗周說:“過兩天朕會把聖學院和博學院中的一些職能組合起來,方便朝廷及時獲得幫助,劉大人在想問題是要記住運用中庸之道,以儒家的團結凝聚精神為主體,不走極端與時俱進,如此大明才能長久強盛。”
197 監政輔政
劉宗周和高攀龍都在詢問天啟空出手來準備去幹什麼,不過天啟沒有明確告訴他們,他們儘管心裡納悶也不好多問,但在不久後他們也慢慢知道了。九月初一,天啟在徵求了政務院、都察院等各部的意見後,下旨宣佈在慈慶宮成立監政院,其作用就是協助天啟監管各部。
經過這一年多的重新佈局,天啟將整個大明帝國的運轉機構作了一個調整,這個調整不算完美但比以前的運轉方式要有效得多。他首先拆分了什麼都管但什麼都管不好的內閣,把原來內閣管理的事務分為軍務和政務,軍務院設在武英殿,專門管理軍隊和處理軍隊事務,避免對軍事一竅不通的文官在軍務上指手畫腳,因為軍隊事務關係到國家安危,不能讓書呆子在這中間開玩笑。軍務院由他的老師孫承宗來主管,其能力和忠誠都值得信任。
除開了軍務的內閣只能以政務院的名號來處理政務,本來處理政務只需要就事論事按律而行或者商議決斷,但天啟知道大明官場的傳統是對人不對事,就算說得再正確只要說話的人不令人滿意那這事也會被反對。為了不讓大家為了反對而反對,天啟把管事的政務院和管人的都察院再次拆分開。在官員的升遷上規定不以功勞論功升遷而以能力升遷,並且還規定要以年齡來限制人想不斷升遷的野心,政務院管事都察院管人互相支援與合作。
大明的官員基本上都是科舉出身,在管理方面領悟到的知識不外乎是什麼耕者有其田、輕徭薄賦能方法,而且他們認為這樣做是對老百姓最大的恩惠,很喜歡百姓們把他們看成青天名垂青史,儘管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不青還很黑。他們的這種管理方法在正常情況下百姓們還能勉強度日,但是遇到天災**老百姓就過不下去。這些官員在位時要撈銀子,不做官了就回家買田置地當地主,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自身就變成了禍害百姓的**。
大明現在土地上的出產本身不高,百姓們上交了賦稅所剩本身就不多,如果再讓這些地主盤剝一次,百姓們度日就很艱難,遇到災害只有背井離鄉。從這點來說大明官員的管理方式是落後的、越走越沒有前途的管理方式。這種約束型的管理方式沒有或者說扼殺了創造力,被管理者看不到前途除了忍受就是茫然。為了改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