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東西,但幾個飯還是有的。”
不知道想到了什麼,原本還準備訓導吳道一番的老人,最終沒有多說什麼,帶著吳道走出了大山,來到一個建設於河邊的小山村。望著小山村的房舍,大多都是那種富有燕趙風情的石壘瓦房。但除了幾幢看上去應該剛翻新不久的外,其它的房子看上去應該年代也不久了。
經過這個似乎談興很濃的老人介紹,吳道才知道這個村子雖然不大,但名字取得很有味道。這讓吳道都在猜測,當年那位狄大人,是不是就在這裡當的大都督呢?
幽州村,一個位於華北懷來境內的偏僻山村,流經村口的這條河也比較熟悉。永定河,一條流經京城跟華北兩境的河流。而這個古樸的村子,就建立在依山傍水的地方。
老人的間是一幢看上去,有些年代的院子。當跟著老人進來的吳道,看到房間除了老人外,還有一個年紀相仿的婦人。看到吳道進來的時候,用本地的方言詢問了老人一番。因為聽不懂,但吳道明顯也感覺到,老婦人對於老伴帶個陌生人進來,似乎有些意外。
儘管一大早打擾這家人,但老婦人還是很熱情的拿出做好的早餐,招待吳道。看著擺在桌子上一碗小米粥跟應該是玉米做的饅頭,還有幾樣農村特有的自制小菜。談不上奢侈,但也讓吳道覺得很溫馨,吃的自然也很香。
就在吳道陪著老人坐在院子裡的桌子上吃早餐時,老婦人卻拿著碗乘了點小米粥跟幾樣小菜,將其端到院子後面一個小房間裡。這讓吳道好奇的問了一句,老婦人這樣做是給誰送吃的嗎?
似乎這話問的有些唐突,剛才還表情溫和的老人,流露出一絲悲傷外帶一絲悲憤的表情,半天沒有說話。這讓吳道很清楚,他搞不好問了什麼不應該問的問題。
直到沉默了半天的老人,才道出這個家的不幸之事,這個住在院子後面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老人的小兒子,一個原本應該在大學上學的天之驕子。只是在半年前,兒子在一次救人的過程中,被急馳而過的汽車撞斷了腰椎。成了個幾乎全身癱瘓的殘廢,被學校的老師送回家裡療養。
至於兒子救了一命的小孩父母,得知老人的兒子是因為救自家女兒而受這麼重的傷,還是很仁義的給了二萬塊錢。這錢雖然不多,但對於本身就是在兒子就讀城市務工的小孩父母而言,已經是他們所能拿出的最大誠意。
至於那個造成他兒子癱瘓的兇手,直到現如今也沒有被抓到。那怕是被路人說出了肇事車輛的車牌號,詢問交警部門得到的答覆,那輛車竟然是套牌車子。根本就不是這個牌照汽車本人,犯下的肇事逃逸罪。至於真正的兇手,交警給老人的答覆就是等訊息。
老人兒子所在的華北大學師生,在聽到老人兒子的英雄壯舉後,也給老人的兒子捐款過。但對於治療這種腰椎癱瘓的病症,師生捐的那點錢,無疑也是杯水車薪。
在花光了所有的積蓄跟捐款後,實在無能為力的醫院,也只好象老人下達了回家療養的通知。至於老人的兒子,能不能重新恢復健康,醫院的醫生給予老人的答覆就是,要相信奇蹟!
同樣明白一個農村人,要想在那種大城市尋的正義跟幫助,幾乎是種奢望時。老人只能默默的帶著當初之個家人的驕傲,如今這個家的負擔回到了村子。因為老人的另外兩個兒子,目前也都沒有成家,同樣在京城的建築工地幹活。因此,照顧這個癱瘓兒子的重擔,全壓在了老兩口的身上。
望著這個年紀不到五十,看上去卻如同六十歲一般滿頭白髮的老人,吳道除了心中湧起一股怒氣的同時,也有著深深的敬佩。是啊!他兒子本來是個英雄,可這英雄的下場竟然會是這樣。說社會沒有正義,還是說其它什麼的過錯呢?
此時的吳道才明白,為何當時他下山時,老人看到他的時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