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怪了。
其實,年夜飯對普通百姓來說,有比吃飯本身更加看重的東西,那就是“團圓”。
從古至今,年三十兒守歲,多是全家人圍在一起的,這一天,人們是根本不會外出的,尤其是年夜飯,人們是根本不會隨便到外面去吃的。為什麼?為的就是那全家人圍爐夜話其樂融融的團圓氣氛,和那種能夠讓人暖到心窩子裡的親情。
但曾幾何時,年味兒首先在“城裡人”圈子裡越來越淡,他們還美其名為享受生活。他們本來日常的生活就是人情淡薄,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那種狀態,甚至可以忘記那種大家庭的溫暖和歡樂,他們要享受的只是二人世界,只是一個比較長而且比較特別的假日,要享受的只是他們羨慕已就西方人的那種自由自在得到出現光不用幹活兒的度假方式(有人說這就是“小資情調”)。
於是在這些人的圈子裡,“年夜飯”也就失去了它本來應該有的團圓、守家、祈福的意義,在他們的眼裡最終也只是一頓需要鋪張一點豐盛一點的飯菜了。
他們不再願意跟家裡人一起自己動手做,於是就有商家、飯店看到商機,搞出了“年夜飯特餐”之類的東西,這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情吧。
再以後,在這個圈子的帶動和發展下,人們也跟風也趕時髦,越來越多的人去捧這些“年夜飯特餐”的場,反正年味兒已經平淡如此,又何爭這一頓飯呢?於是再到後來人們甚至放棄了春節期間走親訪友聯絡感情的習俗,改做去旅遊度假了。
固然,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人們勞累辛苦,懶得再自己動手,想要爭取多一點時間來享受春節假期,這無可厚非,但是這個由飯店商家搞出來的“年夜飯”真的能夠算是“年夜飯”嗎?而且這些由飯店商家搞出來的“年夜飯”越來越變味兒,本來一桌寓意著團圓、幸福、感恩、親情的年夜飯,成了擺闊、鬥富、鋪張、冒傻氣的奢侈消費。如何去找尋本來的溫馨和溫情?
孫剛前兩年都是在城裡過的春節,年味兒確實很淡,孫剛都沒感覺出來是過年。除了給親人打電話拜年才有那種“年”的感覺,那時特別思念、特別的想家。
年夜飯就是年夜飯,年夜飯不止是用來吃的,更是用來感受的。只有全家一起動手自己去做,才能細細體味細細感受到這一頓飯中飽含的深意和濃濃的情感。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一陣又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從村裡傳來,看來村裡也有開飯早的。
桌子擺好後,孫爸點燃院子的鞭炮,聽著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孫剛的大侄子歡叫著“吃年夜飯了!吃年夜飯了!”。
在吃年夜飯前放一串大紅的鞭炮是孫剛家鄉的習俗,以求一年的吉祥如意。爺爺奶奶坐上“上席”後,大伯叔叔們也相繼入座,嬸子們和幾個小點兒的孩子就坐另外一桌,吃起了豐盛的年夜飯。雖然有點兒擠,但是大家都不在乎,小孩子端著碗站旁邊吃。一家人有說有笑,飯桌上熱鬧極了。爺爺斟了一杯酒,舉杯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幸福如意。
席上,爺爺和叔叔伯伯給孫剛這些沒結婚的,每人一個紅包,並囑咐這些幾個小不點兒,讓他們把紅包放在枕頭底下,他們沒再問什麼,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吃完了年夜飯,院子裡多了幾個小娃子。
地上“鋪”滿了火紅的爆竹屑,就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塊紅地毯,看起來既典雅又喜慶。
“周洋,你小子吃飯了嗎?就跑出來撿炮。”孫剛看著領頭的那個孩子,他是周海生的小兒子。
撿炮是村子裡小孩子一貫的傳統,就是吃完年夜飯,去各家各戶轉轉,剛放完鞭炮,會有一些沒有燃的炮被炸飛,有炮引的話就點著放了,沒有引得話,就拆開要裡面的炮藥,嗤花玩兒。孫剛兒時也是這樣,年夜飯一丟碗就慌慌張張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