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椅上安然的與死神對望。我明白,小巷是我最終的歸宿,也是我的天堂。縱容顏枯槁,風華辭鏡,我依然會斟滿薄酒,與小巷對飲,舉杯遙望。從容,安然。沒有地久天長,海誓山盟,只有遠遠的一瞥,足夠帶我到天堂。

於是,試著走近小巷,用心感受小巷的滄桑。把自己掇在淺淡素白的畫帛上聆聽小巷的私語,恍惚中,我聽到一個聲音在耳邊吟詠:“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蕭蕭風雨,暈染昏燈,阡陌小巷散落在千年的詩詞中,踏著遠古飄來的薄霧,在瀰漫的水霧中悄然隱入詩箋,成為詩人筆下一首首動人的詩句。

記得那部張曼玉主演的電影《花樣年華》,劇中女主人穿著花色旗袍,昏黃的燈光下,邁著優雅的步履,隻身穿過一條陰暗潮溼的小巷。那條街巷似乎很長,旁邊屋子裡,不時飄出留聲機伴著“吱吱呀呀”的呻吟,不是很清晰卻很婉轉的歌聲……小巷在王家衛的電影中成為不可獲缺的場景,只要看過,便不能忘,因為小巷與影片完美的融為一體,再現了二、三十年代舊上海真實的情景。

影片中的小巷,一直印在我的記憶中,每次路過那條街巷,腦子裡總會想起那部電影。朋友的家在小巷那端,穿過小巷不到五分鐘便可到達。那晚,從朋友家出來,天邊新月如鉤,掛在天上,周圍的房舍樓宇披上了一層薄紗,白日的喧囂與笑聲消失的無影無蹤,原先恐懼黑暗,那一刻在我眼中競也溫柔了許多。很幸運,沒人打攪我,平日裡小蟲的吟唱和犬吠,也銷聲匿跡,小巷完全將我擁入懷中,望著那彎新月,我有些欣喜。走出小巷,再回頭,發現昔日的恩恩怨怨皆成雲煙,消失在小巷深處,剎那,恍如隔世。

走過滄桑,小巷依然在紅塵一隅恬淡地打量著身邊的形形色色。如果有一天,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我希望小巷是我最後的安身之處,讓我永遠安祥地睡於小巷的臂彎,讓我在天地的吐納中化為塵埃,與小巷同眠。祈望魂歸處,登上雲天,隨風一起俯瞰人間。

這個塵世,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無論歲月怎樣變幻,陪伴自己的始終是沉澱的情感,一如綠葉對根的情意,情願化為春泥。許多時候,不為相逢而欣喜,只為擁有一份尋常和安然而銘記,那些尋常的風景裡,始終有一份情感在湧動。

所以,我安然在自己的世界裡複製著昨天每個細節。紅塵、小巷、蟲吟、草香以及未了的心願……且不管天涯還是海角,江南還是塞北的小巷,因了這份念想,縱隔著時光也不會凋謝。

再次騎單車經過小巷時,我還是忍不住回頭望了一眼,小巷仍然安靜的在陽光下營造著自己的世界。透過時光,仍能瞧見曾經美好的枝節,旁邊的大廈仍然光鮮明亮。於我,小巷則最美也最動人。

於是,借風的誓言,預約月光上的白髮,以人間最美的語言書寫生命無限的感動,然後,將小巷放逐幽幽暗夜,恍惚間,遠處的山巒和小巷漸漸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山是巷,巷是山…… 。 想看書來

青藤依依別樣情

【壹】

我從未如此近距離的觀察這株藤,細細的莖葉,透過樹梢縫隙,向上攀伸,即使風狠狠地抽打,殘酷的將細嫩的莖葉翻騰下來,過不了多久,仍會重新擺好姿勢,燦爛的迎接每一天。

附近園子裡有不少白楊,高而壯的,細而小的,在園子裡蔥籠蒼鬱的生長,雖未長成參天大樹,也沒有綠樹成林之勢,只稀疏的矗立在每個黃昏落日間。尤其在雨中,隔著層層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