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命人收回黃天祥屍體,親自放火燒了白骨招魂幡,回身向姜子牙覆命去了。

姜子牙在轅門,見哪吒得勝歸來,又救回了西周將領,很是歡喜,為哪吒記了一功,只是想起戰死的黃天祥和被擒的南宮适,心下十分不樂。

且說歐陽淳在關內聽聞卞吉戰死,大驚失色,忙召集眾將,升殿議事,卻無什麼好主意,正急切時,忽有探馬來報:“鄧昆、芮吉二侯,奉旨來助戰,請主將迎接。”

歐陽淳大喜過望,同眾將出府來迎接,鄧,芮二侯忙下馬,攜手上銀安殿,行禮畢,二侯上坐,歐陽淳下陪。鄧昆問道:“之前將軍奏本告急進朝歌,天子看過,特命不才二人領兵前來,與將軍協守此關,連日來,將軍與周兵交戰,勝負如何?”

歐陽淳回道:“初次副將卞金龍失利,戰死陣上,其子卞吉有一寶,名曰‘白骨招魂幡’,仗此以阻周兵,初陣拿了南宮适,大敗周軍,二次見陣拿了黃飛虎,雷震子,本該大獲全勝,誰知周將哪吒異術襲人,卞吉戰死,我等只得閉關死守。”

鄧昆問曰:“南宮适現在何處?你等如何處置?”

歐陽淳答道:“南宮适驍勇過人,我等不敢大意,一直被綁縛監管,只待日後擁往朝歌,聽候大王發落。”

鄧昆又詢問了一些問題,表面上看似關心戰事,實則另有算計。原來鄧昆黃飛虎姨丈,黃飛虎含冤受曲,被逼而反鄧昆心中明瞭,對紂王極為不滿,只是以前身在朝歌,不敢表現絲毫,此次受命出征,早有心歸周,連家眷都暗中作了安排,只待時機一到便暗中逃離朝歌,與他匯合,一起投靠西周。

眾將哪裡知道鄧昆心思,歐陽淳設宴酒待二侯,眾將飲罷,各白散去,鄧昆來到自己住處,暗道:我雖有歸周之心,卻需立上一件大功以作進身之資,最好能將手下數萬兵馬帶著投靠過去,此事卻繞不過芮吉,但不知芮吉心意如何,且待明日會過一戰,見機行事。

次日,鄧昆,芮吉二侯上殿,眾將上前參拜之後,芮吉說道:“我等奉旨前來征戰,當以忠心保國,速傳將令,把人馬調出關,會姜子牙早作雌雄,為大王分憂解難。”

歐陽淳等將皆道:“將軍所言甚善。”眾將領人馬一齊出關。鄧昆,芮吉二侯,出了關外,來至周營轅門之前,對左右探馬說道:“請姜元帥前來答話。”

姜子牙聞報,即刻傳令出兵,轅門大開,鼓角齊鳴,周營中人馬齊出,門人弟子一班兒齊齊整整,諸般大小將校緊隨其後,大軍陣列,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鄧昆,芮吉二人看得頭皮發麻,鄧昆暗道:果然兵強馬壯,幸好我早有歸周之心,不必與這等強軍對陣。芮吉則是心中憂慮,對接下來的戰事不知如何應對,鄧昆在馬上大唿:“來者可是姜子牙麼?”

姜子牙見鄧,芮二人模樣,知道已將他們震懾,目的達到,催四不像上前:“然也。二公乃是何人?”

鄧昆上前說道:“我二人乃鄧昆、芮吉是也。姜子牙,想你西周不知仁義禮智為何物,拒逆天兵,殺軍覆將,已罪在不赦,今又大肆猖獗,欺君罔上,忤逆不道,侵佔大王疆土,豈不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何肆無忌憚,以至今日。”

姜子牙笑道:“二位賢侯!只知守常之語,不知時務之宜,天命無常,唯有德者居之,今紂王殘虐不道,殺戮大臣,誅妻棄子,宗廟不享,朋家作仇,殘害百姓,罪惡貫盈,我西周恭行天之討,故天下諸侯,相率事周。二位尚若執迷不悟,只怕命在旦夕,若是速速倒戈,棄暗投明,亦不失封侯之位。”

鄧昆佯怒,大叫道:“好一個花言巧語之徒,聽面叛賊黃飛虎也在你軍中,正好我還有些恩怨與他了結,快讓他來見我。”

姜子牙聽聞鄧昆要見黃飛虎,心中奇怪,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