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丁。降至九品免糧六石,人丁六丁。內官內使亦如之。外官各減一半。教官、監生、舉人、生員各免糧二石,人丁二丁。雜職省祭官、承差、知印、吏典各免糧一石,人丁一丁。以禮致仕者免十分之七。閒住者免一半。”
我點點頭道:“說得倒是詳細,那太祖皇帝為何要定如此規矩?”
張採遲疑了一下才道:“這是因為皇上體恤臣下,體恤讀書人,再者”
我打斷他的話道:“再者是因為建國之初,國庫空缺,太祖以免納糧來填補官俸的缺額,同時也是給讀書人一點生活來源,但是大明經歷數百年之後,事情卻跟太祖皇帝的本意相反,官紳不納糧成為了田稅的一大弊端。”
張採見皇上打斷他的話,而且將官紳不納糧定了論調,一時間不知怎麼說好。張溥見張採不敢說,只好自己出聲了。
“皇上,微臣也說一句!”
“好,你說!”
張溥道:“皇上,雖然官紳不納糧,但是在地方的官紳之家往往就是一地的領頭人物,建橋修路,倡議縣學,災年救濟等等都是他們主持完成。是以微臣以為,雖然他們沒有繳納賦稅,但同樣將這些錢銀用於地方支出,還之於民,還之於朝廷了!再者官紳士林之流乃國家之元氣,微臣以為應善待之!”
“嗯,且不說你說的對不對,但你敢跟朕說這個話就不錯!但朕要說的是,朕不能指望著靠官紳富商的良心來補這個賦稅的漏洞。國家是靠法律來管理的,而不是靠人心!”
我說到這,他們幾個人臉色都變了。我這個時候才想起自己這個皇帝不就是最大的人治嗎!難怪他們這幅表情!我搖搖頭苦笑道:
“朕的意思是,張溥你說的最好的情況,但事實上地方仍舊有一大批為富不仁的豪強。聽聽以前河南巡察御史毛九華上言說的是什麼個情況:‘縉紳之家,率以田廬僕從相雄長.田之多者千餘頃。即少亦不下五七百頃。勢豪之家,僕隸多至數百,奸民乘勢投獻,百姓受其魚肉。’國人向來不患貧而患不均,既然是官紳了還不納糧,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就是貧者日益貧,富者日益富。富者動連阡陌,貧者地鮮立錐。飢寒切身,亂之生也!可以想象,普通的百姓根本就無抵禦災年的能力,一旦遇到災荒,他們就會賣掉田地度日,土地最終會不斷集中到少數官紳手中,如果天下有一半的土地都是免稅的話,你們認為朕這個皇帝還做得下去嗎?”
“你們都是熟讀史書的人,上古到今田賦稅法改了不知凡幾。但朝廷上位者無不想法設法抑制豪強兼併土地,往往效果卻很差!從經歷大亂的開國初期,土地重新分配到後期土地兼併劇烈就是一個朝代的興衰史。大明開國二百餘年,土地兼併相當之嚴重。朕也沒有十全十美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朕還是卻要保證大明的田地都要交稅,這樣朕才有足夠的銀兩來應付災年。只要官府肯救濟,朕相信沒多少老百姓是捨得賣掉自己的田地的!”
“再者,免稅的這部分土地,如果朝廷繼續官紳不納糧,這些稅收只不過是收入了官紳的倉庫,讓官紳的家產多增加一些而已,如果交納朝廷則可以用來救濟百姓!你們會說朕這是在劫富濟貧,但朕要說的是,除了本朝,之前歷代有何聖人之法說官紳不用納糧的!佛家還有云眾生平等,況且朝廷救濟百姓對於官紳富豪之家同樣是有好處的,如果朝廷國庫空虛,最終引民亂,那麼先遭殃的則是那些富戶官紳們,這種做法跟好處是相輔相成的!”
整一個下午,我就跟銘心堂的幾位主編探討土地政策。這也是我一直來思考的問題,如果大明沒有開海禁外貿的優勢,那麼土地兼併將會產生富餘的勞動力。在資本主義還沒有
萌芽的封建社會是很難安排他們的,他們將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成為亂民。而我也不能打破現在的土地買